第七百一十章 袁術手下人崩潰:華雄手下的人,能不能別卷了?!

以往袁術從來沒有這種感覺,畢竟他乃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嫡子,底蘊足夠豐厚。

厚到了一個,令許多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地步。

袁家的積累,可不是白積累的。

門生故吏遍天下,也不是說說而已。

他和袁紹弄崩之後,二人可以說是平分袁家。

袁術為袁家嫡子,主要是獲得了袁家門生的支持。

至於袁紹,則獲得了袁家的故吏

相對而言,門生和袁家的關系更為親近。

也更值得可靠,更好統治。

而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又在這裏放著,袁術的地位很高。

在這種情況之下,按說袁術這裏並不缺少能臣幹吏。

以往的時候,袁術對此也是非常的自豪。

這是他覺得自己最能拿出來稱贊之事。

但是現在,隨著時間的發展,治下事情的增多。

尤其是這一次旱災的出現,令他覺得自己麾下的官吏們,還是不夠用。

真正能幹的人很少,也就楊弘,閻象等人,可堪一用。

至於其余的人,數量不少,但真的能夠委以大任的人,並不是太多。

更多的是沽名釣譽之輩。

太平盛世之時,他們依靠著固有的關系網,讀上一些經典,向上鉆營,都是一把好手。

可是現在隨著亂世降臨。

原有的很多東西,都已經開始洗牌,規則逐漸變得不一樣。

袁術所需要的,也不再是他們空談鉆營的本領。

更需要的,是他們進行做實事的能力。

這一次隨著大旱的降臨,各種事情需要處置。

他麾下的很多官吏們的毛病,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

面對種種事情,顯得很是無能,也出來了不少的騷操作。

令他這邊出了不少的岔子。

其中最為過分的,便是有一個原本在他這裏名聲不低,地位很高,以治孝經而聞名的名士。

他在治理災民之時,所采用的手法,更是將袁術這樣的人,都給亮瞎了狗眼。

面對大旱,以及大旱所造成的災難性的影響。

眾多百姓流離失所,有不少的人開始被迫造反。

他給出的意見,竟然是這些人之所以會作亂,會在這個時候,給身為主公的袁術,找這麽多的麻煩。

就是因為這些人不知禮儀,不知道什麽是孝。

他們這些人,若是知道禮儀的話。

就絕對不會做出此等愚蠢之事。

不會造反作亂。

哪怕肚子餓的再狠,也絕對不會給長官帶來麻煩,行此不孝之舉。

他的應對之策就是,要他所治理的,那一郡的人抄寫《孝經》。

造反的人,餓肚子人,也都抄寫孝經,並進行誦讀了解孝經之意。

只要如此做了,知道什麽是孝,什麽是禮儀,廉恥。

那麽這些百姓們,就能夠被感化。

不會再行這等不義之舉,也不會再造反作亂。

如此一來,所有的事情都給解決掉了。

他這辦法提出來之後,一片嘩然。

縱然是袁術這種比較不怎麽靠譜的人,都為之氣結。

覺得自己的智商,被按在了地上,使勁的摩擦。

這是自己治下的太守,是自己所倚重之人?

這是人能想出來的辦法?

還要人人抄寫孝經?

真以為那些人都識字,人人都能讀書?

能讀書識字的,一百個裏面,連一個都沒有!

你讓他們怎麽去抄寫孝經?

還有,那些人都快餓死了,很多都已經是成叛賊了,要的是糧食,要的是活命!

你這個時候,讓他們去抄寫孝經有個屁用?

抄孝經能吃飽飯嗎

雖說大漢朝以孝治天下,孝乃是根本之所在。

可這個孝,也不是這樣用的。

然而面對袁術之時,這位提出以抄孝經來應對旱災和這災民造反的人,竟然還振振有詞。

說他的辦法非常有用,只要能夠明白孝的道理,對孝道有了感悟。

便是肚子再餓,再活不下去,也絕對不會不按照孝經上行事,不會作此等不孝之舉。

袁術是什麽暴脾氣?

聽到此人的話頓時就怒了。

然後,就直接滿足了此人的願望。

將他們全家所有財富,都給剝奪,官職什麽的全部都給剝奪掉。

很幹脆的,就讓他們全家都成了災民,去和災民一起過日子。

再然後,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這位以治孝經出名,凡是都要將孝字高舉的,所謂名士,很快就不行了。

為了吃飽飯,他開始變賣孝經。

但他所謂的孝經,根本沒有人買。

再到後來,這所謂的名士,也不管什麽孝不孝了,開始怨恨袁術。

想要將袁術剝皮抽筋!

然後,他果斷的就加入到了,其中的一支叛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