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他華蠻子懂什麽是做生意?且等著看他笑話!(第2/3頁)

周圍將近兩千畝地,也歸華家莊子所有。

這莊子是華雄的,是董卓給華雄的封賞。

華雄的這個汜水亭候是實封,是有食邑的。

當初在洛陽之時,董卓就已經有了遷都長安,放棄洛陽的準備。

所以當時就直接與華雄說了,食邑這些,來到長安之後再來封賞。

原本這裏沒有莊子,這處莊子是這裏成為了華雄的食邑之後,才開始修建的。

華家莊子所屬的這些土地上,很少有耕地。

大部分都處於荒蕪的狀態。

並不是關中這裏的土地特別多,多到了距離長安城不是太遠的地方,都沒有人開墾的程度。

而是這片土地不適合的種植。

土地很貧瘠,不長莊稼。

現在處於盛夏,乃是草木生長最為茂盛的時刻。

可這片土地上的草木,依舊是顯得稀疏。

華雄當初選擇這片地方做自己食邑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勸華雄三思而行。

在如今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很多東西都是虛的,只有土地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是衡量家業的最好標準。

也是可以傳家的東西。

食邑這樣重要的東西,需認真對待。

別人選田產了,那都是哪裏肥沃選哪裏,哪裏水源充足,利於灌溉了要什麽地方。

可華雄倒好,直接選擇了這樣的一塊‘寶地’。

指望這樣的土地吃飯,能將人餓哭。

雖這裏距離灞水比較近,距離長安城也不算遠,不足二十裏。

可土地貧瘠的厲害,距離水源再近,又有什麽用處?

就連董卓也在勸華雄慎重考慮。

但華雄依舊是選擇了這裏當做自己的食邑。

之所以會這樣選擇,當然不是因為華雄腦子有包。

而是華雄弄明白了這片土地貧瘠的原因。

那就是這下面,有大量的高嶺土存在!

這乃是燒制瓷器的重要原料。

且還距離長安如此之近。

這哪裏是什麽絕地?

這分明是一塊寶地!

這樣的寶地,當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如今遇到焉有錯過的道理?

華雄將其拿下之後,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許多人口中的傻子。

這行為,成為了他不通世事華蠻子的又一個象征……

莊子之內,挖了十幾口大池子,浸泡著弄碎的草木纖維,這是造紙用的。

經過了很多道流程之後,有匠人舀出一些紙漿,將之弄到特制的模子裏面。

模子有一部分浸泡在池水中,匠人通過帶著柄的刮子,以及其余的工具和辦法,使得這紙漿均勻的攤在模子底部。

然後將模子從水中平著端起,放在一邊的架子上瀝水……

匠人李瑞,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顯得很是忐忑。

若是正常的造紙,他自然是會的。

畢竟他造紙已經造了半輩子了,早就將如何造紙,掌握的十分熟練了。

但現在不同,這一次這些紙漿,因為有了那位蠻橫華將軍手下兵卒的參與,導致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錯誤。

與他所熟知的造紙流程不一樣。

他將這個事情,報告給了那華將軍,準備將這些被弄毀的紙漿換掉,重新弄。

且委婉的表示,不要華將軍部下的兵卒們,再參與到此事當中。

但那位華將軍卻表示不用如此麻煩,湊合著用吧。

造紙這些,不是什麽太精細的活計……

想起這些事情,李銳就是滿心無奈,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造紙不精細?

造紙怎麽可能會不精細?

這些在戰場上廝殺的粗野莽漢,懂什麽造紙?

真以為這造紙,如同他們在戰場之上拎著刀子殺人那樣簡單嗎?

但這些話,李銳也只能是在心裏面想想罷了,不敢真的說出來。

擔心會被那蠻橫的華將軍,將自己給一箭射死。

只能是違背自己的職業操守,在這裏用這些流程完全不對的紙漿來造紙。

他已經對接下來的紙張,不報任何的希望了。

但又擔心接下來造出來的紙張,質量太差!

雖這些紙漿,是那蠻橫將軍手下的兵卒們胡亂操作,而蠻橫將軍華雄又不許倒掉,已經是毀了。

但是這樣的人,你沒法子與他講道理。

出來的紙不成了,他說怪罪在你頭上,就怪罪在你頭上了。

抽出刀子將你斬了,也就斬了,找不到半分說理的地方去。

尤其是聽說這華雄,在戰場之上殺人如麻之後,就更加忐忑。

時間就在李瑞的這忐忑不安之中,緩緩流逝。

而他所嘗試著做的幾張紙張,算算時間,基本上已經好了。

李瑞有些不敢去看。

雖已經知道了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果,但真的面對這樣一個糟糕的結果,還是需要很多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