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遭的海面泛著不祥的紅色,像一灘腥臭的血液,來自海洋深處某個不知名的傷口。

道裏安正趴在護欄上抽煙,背對著海風。

他掃了一眼手腕上的個人終端,現在是2355年6月15日下午4點13分,大概再過一個小時,潮汐就會把十幾海裏外的“垃圾島”送到附近,到時候腐爛惡臭的垃圾島遇上巨赤潮,那場景哪怕是魔鬼見了也會甘願滾回地獄。

道裏安已經感覺到海風裏那股古怪的異味浸透了他的實驗服和每一根頭發絲,但他仍舊不想回到水下基地。他想象自己是一只紐形藻蟲,享受潮濕與肮臟,並鐘愛這片腐臭的大海。

即便這麽想著,道裏安還是走到各種器械設備邊裝模作樣地檢查了一番,畢竟今天日落前,道裏安的身份都還是這座海洋水文氣象站的值班人員。

若只從外面看去,道裏安所在的這座鐵煙囪似的瞭望塔就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水文氣象站,它建在太平洋一處孤島之上,目光所及之處除了天空就是大海。

300年前這附近還是富饒的群島,費迪南島是海拔最高的那個。兩次海暴災難後,它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所有曾引以為傲的資源和自然景觀都變成了水下模型,只剩個腦袋尖兒孤獨地暴露在海面上。不過就目前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來看,它被大海吞沒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如果你能靠得更近一些。

比如,假設你能在深夜接近這座小島,你也許會在沙沙的海浪聲下,發現某種奇怪的嗡鳴,像是無數大型器械有條不紊的運作聲。

不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通過軍方的認可,沒有人能接近這座島,更不要說海島上各種暗藏的先進武器,能瞬間將任何生物融化成一灘血泥。而且沒有獨特的身份認證,你即便幸運地踏上瞭望塔,也只能止步於現在道裏安所站著的位置了。

是的,這裏根本不是什麽海洋水文氣象站,在這座普通的瞭望塔下,直至海下幾千米處,躺著一座巨大的海洋生物研究所。

這座研究所是道裏安的繼父馬格門迪和軍方合作的產物,目的是“研究當下由於氣候變化和各種汙染所引起的海洋生物變異,從而改善生態,增進人類健康福祉”。

這當然是鬼扯,道裏安相信任何有權力踏入這座研究所的人都對這兒的真實用途心知肚明。

——海裏出現了新東西。

例如就在前年,道裏安帶領自己的團隊冒著生命危險潛下近一萬五千多米的深海,清晰地拍攝下了一只巨型烏賊,體長將近80米,是人類目前從未發現的新物種。

過去人們只能憑借化石想象其原貌的史前巨獸,比如巨齒鯊,梅爾維爾鯨,克柔龍……以及各種不可思議的巨型生物都一一顯露出了蹤跡。

這一消息令所有當局者為之振奮,他們立刻斥巨資在海洋上建立了諸多類似的“海洋水文氣象站”,把世界上最出色的科研人員聚集在此處。對民眾聲稱是為了改善生態,其實是想找到海暴災難發生的線索,或者從這些巨獸身上得到某些東西,比如一個特殊的基因片段,能延長人類壽命,強化人體機能,或是幹脆讓人長出尾巴在大海裏生活什麽的。

至於為什麽這些生物會突然出現,那我們得把時間往前推三個世紀。

從2055年至2355年整300年的時光裏,發生了兩次慘絕人寰的海暴災難,到今天,海平面已上升近500米,大量動植物滅絕,人口銳減,地表60%的陸地沉入大海。

沒人知道那些海水從哪裏來,21世紀初的科學家曾計算過,即便南極洲的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也最多只會上升60米。

然而這一切就是發生了。

人們終於醒悟,諾亞方舟的故事並不只是宗教裏的神話傳說,在人類繁衍了幾百萬年後,用自以為是的智慧和科技把地球折騰得奄奄一息之時,悲憫的上帝再次施以援手。

地球仿佛從中心被人切開一個巨大的創口,不過它流出的不是巖漿,而是無窮無盡的海水,瞬間將一切吞沒。

不過“人類”即是“頑強”的代名詞,在這一點上恐怕就連蟑螂也無法同之比肩。

道裏安愜意地看著海風從自己嘴裏奪走煙霧,有一搭沒一搭地胡思亂想。

你瞧,他現在還能站在這裏優哉遊哉地抽煙,他腳下的研究所還在順暢地運作,每個月豐厚的電子貨幣依舊準時到賬。

科技不死,人類不死,世界依舊美好,贊美上帝,贊美聖母瑪利亞。

提到那條巨型烏賊,道裏安才被尼古丁稍稍安撫的神經再次尖叫起來。

那條烏賊本應該按照慣例被冠上道裏安的名字,叫做“道裏安烏賊”什麽的,但是他的繼父從他手上搶走了這個成果,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