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事成

蘇昀任吏部大尚書, 算是關隴世族中在中樞的砥柱,不過蘇家與陸家走的並不是很近。然而其人一開口,還是引起了所有人的警惕。

盧霑較為血氣方剛, 當即正色道:“正任舉薦,雖不乏舊例, 但若方鎮人選皆以地方推舉為準, 要吏部何用?不若讓大尚書轉任黃門侍郎,更應其職吧。”

盧霑此言一出,殿內已不乏有人躍躍欲試。既然都不要講規矩, 那麽他們又何須拘泥禮法,聽吏部與司徒的安排。

“啪!”

站在較前面的陸擴將笏板向胸前一扣, 表示憤怒與不滿。與此同時,吳人以及關隴世族也都紛紛效法陸擴, 做出表態。

盧霑最看不得世族相互勾結,若非要保持禦前儀態, 恨不能要將自己的笏板劈頭砸向陸擴。

魏鈺庭則較為冷靜,面色和煦地看向光祿勛韋寬, 請詢道:“光祿勛關隴人望之選, 於世情時流獲悉最深。撫夷督護部乃京畿屏護之重,近日事態頻發,秦州刺史也難免顧慮不周, 不知光祿對此位可有薦鶚?”

韋寬先前與薛氏走得頗近,本以為宮變之事會受牽連,然而子侄卻在陸家和王家處吃得頗開, 王赫更是受韋光之惠, 入宮奉詔。隨後關隴世家雖遭受不同程度的清洗,他卻免遭此難, 因此對於名位也不甚看重,在朝中沒有什麽存在感,也不關心。

顯然韋寬心思並不在此,忽然被問到,愣怔片刻後,才裝作一臉凝重之色:“中書思慮周詳,撫夷督護部乃是經濟重鎮,控扼東西,宜應慎重。不若廣納時言,付朝野群賢廣議,使德者進用,賢聲遠播。”

魏鈺庭剛開始還認真傾聽,可是聽到結尾,韋崇說了一番如同什麽都沒說一樣,不禁心中暗罵。韋寬是京兆人,非撫夷督護部治下,出任此官並無不可。今日他拋出此位,就是希望韋崇這個與陸家走的不近的人出面執掌,進而使部分關隴世族脫離陸氏的陣營。可是韋崇如死了心一般,拒不爭先,難怪家族落沒,反要被陸家這個外來戶強壓一頭。

若眾人都不言聲,魏鈺庭也有後招,那就是作為中書令定下人選,先供皇帝參詳。

然而他剛要開口,身為廷尉的彭耽書卻開口發聲:“蘇尚書,依選官律法,吏部不該僅有一人備選吧,司徒府理應也有所參議。”

蘇昀又重新出列,道:“啟稟陛下,此次備選共四人,有度支尚書應一言、左扶風郡長史廖望、中書侍郎徐寧和中書侍郎顧承業。”

元澈聽完最後兩個名字,只覺兩眼一黑,根本不想再去看魏鈺庭和盧霑。殿內的氣氛一時間也有些尷尬。

顧承業是陸氏表親,又是南人,放在這份舉薦名單裏,是注定不會入選。而左扶風郡長史出任重鎮尚可,但與中書侍郎和尚書的資位和清貴相較,就難免遜色較多。最後應在度支尚書應一言與中書侍郎徐寧兩人之間選。

如今寒門挺進中樞,在長安,除了魏鈺庭是獨自一档毋庸置疑的魁首之外,徐寧、盧霑和應一言則都褒貶不一,三人之間難免對比競爭,且愈演愈烈。世族因為龐大的姻親與裙帶關系,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腐敗專權難以禁止,但在權力問題上一般也不會往死裏鬥。寒門崛起,各家之間也並無聯姻,因此在權力沖突上表現的也尤為激烈。

方才吏部有所舉薦,卻被盧霑一力打壓下去,落在旁人眼裏,便有幾分故意打壓的味道。但具體打壓的是誰,還是全都打壓,由於這份舉薦名單只是匯總,大家也都不得而知了。

倒是彭耽書笑著打圓場:“此中人選南北俱存,各方周全,倒如光祿勛所言,算得上廣納時言,群賢廣議了。”

彭耽書作為西北首望的彭家,在此事上也有絕對的發言權,因此眾人都開始紛紛出列,包括先前與陸擴一同采取不合作的朝臣們,也都開口說出自己的建議。其實徐寧和應一言本是魏鈺庭與盧霑考慮過的人選,此時卻在世族出身的彭耽書的提議下開始被討論,這更加讓魏、盧二人感到尷尬。

“既如此,那便以應一言出任撫夷督護部。侍郎柳匡如升任度支?”

結論既然得出,元澈也不多做糾結,直接示意魏鈺庭將任命錄詔,並派人告知司徒。

陸昭拿下北鎮,便已經意味著完成了這一次政治突圍,冀州、並州對司州不再具有威脅。隨後陸昭又故意讓出撫夷督護部,但條件卻是讓朝廷交出度支尚書並給以元丕致仕之榮。新任度支尚書柳匡如可以配合民部為司州新政撥款,朝廷也可以放心地將撫夷督護部這一個關鍵屏障捏在自己的手裏。而已經失去北鎮、秦州的朝廷,根本沒有拒絕這個條件的資格。

不過讓元澈有些郁悶的是,原本朝廷給應一言的這個人情,現在也被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