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退場

荊州刺史任重, 也非司徒府一力決之,尚書台亦會提出意見。然而即便是兩方列舉,真正能夠落在備選名單上的時流, 也並不多。譬如漢中王氏注定不會在荊州任何州、郡名單上出現,政治講究的是你進我退, 你來我往, 互有盡讓。如果漢中王氏拿了司隸校尉後還想碰荊州,那就是擺明了不讓別人分利。那麽大家就只好一起幹掉你,重新分配你手中的權力。而如今陸家也同樣沒有什麽精力放在荊州刺史的爭選上, 他家仍有許多實利需要靜心消化。

針對於這種情況,尚書台也給出了一份備選名單, 以司徒府長史竇準統北荊州魏興、南陽、南鄉三郡,余者仍由蘇瀛暫領。竇準也是世家出身, 名望頗具,身份上沒有什麽不妥。且僅領魏興、南陽、南鄉三郡, 並不會大肆觸犯荊州本土的利益,也不會侵蝕蘇瀛太多的權力, 乃是取一個中庸之選。雖然是中庸, 但是作用卻大。竇準作為第一批前往荊州的朝廷代表,必然要在荊州有所作為,因為是中庸之選, 即便是遭受打擊,甚至失敗,中樞都可以再派一個更強勢的人選。

竇準自上次發聲要奪取王澤謚號, 便已被陸昭和吳淼列為了懷疑名單中, 如今竟然在尚書台的推舉名單中出現,可見已經是尚書令王濟的人。如果司徒吳淼不想選擇竇準, 那麽也會讓司徒府內部的不快,但如果讓竇準當選,也就正中漢中王氏的下懷。

在陸微任東曹掾的第二日,尚書府便與司徒府會晤。當陸微將已經擬選好的人名呈送上後,王濟的臉色頓時一黑。

陸微則在席末道:“屬下昨日遍訪吏部,查詢名籍閥閱,斟酌之後,以為荊州之重必要眾望所歸,因此特諫王仆射為荊州刺史。至於最終取用,還要司徒和尚書令商議,屬下不敢妄斷。”

此話一出,殿內一片靜謐。吳淼微笑不語,王濟摧眉垂目。而坐在陸微旁邊的長史竇準則愣怔怔地看著王濟,同時又看了看吳淼,眼中充滿了困惑。

王濟看似面目平和,但內心早已恨得咬牙切齒。王仆射乃是尚書仆射王謙,這樣一個人選拋在台面上,不僅尚書台所提供的所有人選都要作廢,只怕這些備選的人都要惡視王濟。王謙是陳留王氏年輕一輩中的第一號人物,其坐鎮尚書仆射,本身就已位同副相。陳留王氏和漢中王氏早年同宗,而陳留的吳家又與陳留王氏有婚約。現在王謙這個人選怎麽看都像是尚書台和司徒府兩方博弈的結果,最後讓陸微這個新上任的小輩捅出來。如此,長史竇準以及其他備選之人怎不能深恨他。

竇準本因先前為他漢中王家發聲而引起了吳淼懷疑,若非為了王家在司徒府有眼線,是斷不會堅持任職的。如今竇準只怕是憤懣難消,要極力辭去司徒府長史這個職務了,這才是王濟真正擔心的。而且他還不能反對,畢竟王叡到了司州還要和函谷關以東各個世族打交道,王安也在司州任著太守,這時候就算心裏再不樂意,也得把王謙這個荊州刺史給認下來。

可是王謙之後呢?說句不客氣的,他一直認為王謙名聲雖俱,但其實是持重苟安之人。持重者即穩重局面,苟安者則不生枝節。一個這樣的人,放在四戰之地的荊州去,不去碰亂攤子,不敢渾水摸魚,只在小村子裏爭,一旦荊州有事,又能有什麽作為。一旦王謙因事去職,那麽朝廷就不得不再找一個位居王謙之上的人選。那麽自家來說,他的父親陰平侯已經年高,朝廷是絕對不可能冒險讓父親去坐鎮荊州的。他的兒子王叡已執掌司州,又怎麽可能退回而拱手讓出。這樣一來,盤面上就只剩下了一個人選,那就是車騎將軍,陸歸。

當然,還有更令人心生頹意的。陸家此時大力支持陳留王氏,兩家和解,在所有世族眼裏都已經是一個以德報怨的形象。分紅有渠道,上升有空間,不服我來平,陸家已具有世族領袖的能力。

原來這才是陸家要的結果,王濟啞然失笑,而後閉上雙眼,點了點頭。

暗紅的落葉鋪陳於長安晚秋的階庭之下,而昨日的秋空澄霽早已化作蒼雲白露,碧草寒霜,著於其上。與浩瀚青史中每一個篇章一樣,無論呈於文字的故事是對勝利者的謳歌,還是對失敗者的冷漠,皆以鮮血為底色,無一例外。

此時身居於清涼殿的元洸整了整袍服的衣擺,內侍推開了宮殿的大門,立在門外的是右衛將軍楊寧,以及此次護送他的五百名驍騎。

元洸道:“出發吧。”

數百人的隊伍離開了精致的宮殿,沒入了高聳的宮墻。宮墻巨大的石磚泛著冰冷的蒼灰色,那些刀劍的劃痕已被幾月的雨水沖刷得光滑而模糊,唯有墻根下在縫隙中生存的苔蘚綠的亮眼。這是多少權臣,多少王侯,磨盡刀槍,砍穿甲胄後,想要永久留在權力豐碑上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