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一念

如果說陸昭的定調是要將權力主要集中在一家之手, 並由余者輔之的局面。那麽魏帝要的結果便是數家門閥平衡,共同執掌禁衛,共同分攤方鎮, 已達到形勝制約,內外拮抗的效果。前者的弊端是當權者易尾大不掉, 後者的弊端則是世族各懷異心難以團結。

魏帝繼續道:“建設六軍也該提到議程上了, 北軍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家。之前殿中尚書也說了嘛,掌兵者各司其位,各宮衛皆獨立, 為的就是防止各屬串通,此乃雜取之道。既然如此, 不若就依此規劃起來。”

不得不說,重設六軍是一個既尊崇門閥執政又對陸家有所傷害的一個決策。因為陸家有一個極大的缺陷, 那就是上岸的太晚,許多人才不具聲望。老一代人裏在長安的只有父親一人, 陸擴執掌將作大匠,雖是九卿, 但與台臣們接觸時間較少, 又未著武功,一時間也難以提到禁軍的崗位中去。而年輕一代,陸歸注定要執掌秦州, 撫夷護軍部也需要有人經營,陸遺尚未出仕,陸微還沒從地方上混上來, 都缺乏在台中打交道的經驗, 能夠用的也就只有陸沖。

由於這種情況的出現,陸家連大部分禁軍關鍵崗位都很難站住, 這樣便會導致一個惡劣的結果,比如陳留王氏便會入主禁軍,與陸昭分庭抗禮。陳留王氏的王謙、王謐雖然是與陸家陸歸這代同輩,但是年齡還是稍長,許多聲望和政治積累已都落袋,在無戰事的狀況下,轉為禁軍也算當用。如此一來,王家會爆發出極強的主動性,甚至不需要和陸家達成某種合作。如果王嶠想以中書監的身份加護軍將軍,也並無不可,這樣一來,可能就不會去選擇需要陸家參與運作的荊州了。因為能夠進一步把持禁軍,對於陳留王氏來說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而陸家在荊州附近的種種布局面臨的也很有可能不是一個親陸的勢力,以至於王家爭取荊州要向各方付出更大的代價。

再深一步思考,這件事對於吳家來說也未必就是壞事。吳玥與陳留王氏有聯姻,以此拿下六軍的一個位置,雖然有困難,卻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陸昭靜靜沉下心來,她看清了魏帝所使用的這套太極政治。魏帝引而不發地坐在背後,靜靜觀察著每一個人,他看透了陸家與吳淼的合作,看到了陸家和王家的互惠,在捕捉到了所有的細節與信息後,才將這個復建六軍的計劃拿出來,一舉擊碎這個聯盟。

“臣以為可行。”薛琬與韋寬最先出列附和。

王謙雖然沒有表態,卻也默默地將頭低了低。王嶠的內心五味雜陳,他當然貪戀荊州,可是未來荊州的功業也是要建立在軍功之上的,行軍打仗,他並不在行,反過來可能還需要依托荊州本地世族和陸家的幫助。但如果能繼續在中書任職,並掌六軍中的一部……

王嶠有些心虛地看了看陸昭的神色。陸昭只是微微一笑,而後垂目避開了他,也是給兩家留有最後的體面。王嶠思索片刻後,終於還是低頭默認了魏帝的決策。

窗外鴟鸮淒厲的叫聲在一瞬間停住了,在長久的沉默後,一陣撲棱棱拍打羽翅的聲音與一只小獸尖利的嘶叫聲劃破了寂靜。這一瞬間陸昭忽有一種毛骨悚然之感,帝王的手段,翻覆的人心,妥協與被妥協,獵捕與被獵捕,古老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這座深宮中上演。時勢之異,人物之異,如同被踩在石柱瑞獸腳下的各色玩物,在熟悉的舊殿宇中,呻.吟著當年那一樁樁血腥、殘暴而黑暗的舊事余威。

破局的方法只有一個,以武力控扼宮禁。由於先前元澈與她達成的共識,帶兵不會很多,因此完全可以在大禮中期後,配合城外的彭通等人,進一步靜遏內外。當然,這當中也一定會發生一些流血事件。她是處於時局最中心的人,掌握著陸家在禁軍中的全部資源,仍然有著錄尚書事的權柄,也有資格、有責任對陸家的未來在這個關鍵點上做出抉擇。因為魏帝這個提議一旦達成,那麽在太子歸都後,她移交權柄,陸家就無力再更改。

這是一個亂流匯聚的中洲,任船順流而行,誰也不知會至何地。但如果她張滿帆,吃飽風,用最好的水手,或許就可以達到那片權力的彼岸。對了,她還需要再邀請一個合作夥伴,甚至可以把在中樞做大的陳留王氏清掃出局,甚至可以逼司徒吳淼退位。而這個人選……陸昭的目光漸漸移向了王叡,且正在這一刻,王叡也出列了。

黑色的袖袂掠過陸昭的衣裾,同樣鋒利的龍涎香越過白檀,慢慢向席座正中走去。白皙而纖長的手指同樣秉持著白皙而纖長的笏板,而那一雙昳麗的眉目則在掃過陸昭的一霎那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仿佛在發出某種瘋狂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