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挽救

“謝家犬子, 敗我大事!”

一聲狠戾的怨語伴隨著瓷器碎裂的聲音,驀地在房間響起,一時間門外的婢女們噤若寒蟬。

房間內, 薛琬將密章撕成碎片,橫眉叉腰, 目光怨恨地看著房間內的一切。薛益小心翼翼膝行躬身, 親自將一地碎瓷撿拾起來,交與仆人,隨後將已被撕成碎片的密章拼湊起來。他先草草一覽, 隨後驚恐地看向父親,一時間竟不知要說些什麽。

謝頤已被陸放大張旗鼓地護送歸都, 一封請辭表趁著朝中有人上奏渭河汛情的時候,被送到了禦前。如此輕易辭去了淄川王友一職去任尚書侍郎, 這會讓皇帝怎麽想謝家,怎麽想主持這場清議的薛家。

薛琬清了清嗓子問道:“你叔父如今到哪裏了?”他原想借著這份調令趁機派兵, 以陸放私扣中樞要員為由來在後續清議中營造陸昭濫用權柄的形象。然而謝頤竟然輕易請辭歸來,他這一番布置又落了空。

“叔父已陳兵渭水與涇水交匯處。”事已至此, 薛益也知埋怨謝家無益, 因此道,“父親,謝家郎君氣度閑雅, 從不強作激言。此信措辭似有不平,想來是受了陸放的激將法。”

自然是受了對方蒙騙,薛琬怒而不語。其實, 他還想借由此次京兆府出兵, 可以對京畿有所清肅,繼而打壓因薛家頻頻遭受打擊而產生的內部不穩的苗頭。如果現在京兆府就這樣無功而返, 對於薛琰的威望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無功而返不可取……”薛琬嘆了一口氣,“若能夠就近取功也是大善。你去傳信你叔父,莫要執門戶私念,先以國事為重。”

人力,物力,原本因世族們的各有算計也因這一場輿論化作了高效的集體運作。世族們或攜部曲,或領子弟,將渭水沿岸的民眾暫時遷至安全的地方避難。那些營造的水碓旋即也被世家們自行拆除,隨後投入人工,開始掘渠引流。

那些隨行於陸昭身後的官員們也都各自奔赴指派的地點,引導鄉人們修築防汛工事並阻止部曲,護送老幼。漢中王氏在京畿附近的莊園不多,隨後,王叡將自己所負責的遷徙民眾暫時安排在長安的一處空閑宅院內,並派家中役使送去大量衣物和熱食。

難民們聚在一起,難免討論今日所發生的事。幾碗粥羹下肚,眾人也敞開了話。

“王家那是好官哩。”老人放下帶著缺口的瓷碗,“我們是從謝家水碓坑那裏過來的,謝家沒派人來,是人家王郎帶著我們回來的。”

“謝家小子當了大官。”一名壯年擡起頭,他才下工便逢大雨,旁人都吃完了,他還沒飽,但聽見謝家二字覺得自己終於有了插話的資本,遂道,“我與李二半路上都看到了,謝家郎君好大的排場。”

“呵,人家清風兩袖朝天去,誰和你這泥裏爬的話短長。”

不遠處的廊下,一名工地掌事跪在王叡身前,叩首道:“主上家中多事,多虧王相國相救,卑下替主上謝過相國。”

王叡已換上家中閑居的服飾,一襲玉帶白的中衣,赤腳著一雙木屐,立在回廊微弱的燈光下,如同頭頂天華。他輕執羽扇,半隱笑意,擡了擡為綢緞遮蔽的右手,慵懶的雙目流光溢彩:“兩家姻親,本該如此。只是大尚書今日有事,還要籌備泰沖的接風宴,這幾日,掌事即便有所建議,也要謹慎選擇諫言。”

“是,是,卑下一定謹記。”

王叡擡起了目空一切的眸子,橫向院中搭建的窩棚掃去,問道:“那幾個南人家奴是你家主人買下來的?”

“哦,不是。”那掌事道,“現因這修繕宮城和營造京畿的差事,南人北上是常見。陸將作調南人各家工匠,有余下來的,也去各家幫忙看看營造法式。”

“知道了。”王叡輕輕揮了揮手,“你也去歇息吧。”

待掌事離開,王叡也不急著回去,轉身靜坐於廊下賞雨。薛家與謝家在清議上的大事化小,小事作大,不過是技巧,是招數。而陸昭將百年前的詩人與史實挖出來去針砭功過,引發導向,是政治,是本事。且後者的所作所為,早已上升到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的層面上,所傾注調動的力量,所關注掌控的大局,自然也是天壤之別。

謝家的未來已是無望。災難來臨,政治人物無法到場,甚至還處在宴飲歡笑的輿情之下。而他的對手,早已在風雨中堅定地踏出了每一步,發出每一個正確的而聲音。百姓在一片汪洋與泥濘中看不到的政治人物,憤怒的遐想就注定在狂風暴雨和燈紅酒綠中來回切換。旁觀者進行著最具殺傷力的思考,而被觀察者只能默默承受著輿論的淩遲。謝家與薛家都不具備足夠的政治敏感度,因此他們將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