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抗衡

陸昭看了看眼前年邁的太尉, 來日之長安,在外朝官勢力未被陸家沾染這段時間內,最有力量的抗衡者就是吳淼。

隨著賀祎之死, 吳淼會重新接手一部分宿衛力量,三公之位也會重新調整, 甚至皇帝還會不會沿用三公制度都值得存疑。不過在處處對立之中, 陸昭也找到了她與吳淼的共同訴求,那就是維持長安的穩定。

因此陸昭也不客氣道:“此次攻入京畿,欲穩定長安, 晚輩有如下思量,還請諸公斧正。如今崔諒殘部仍在灞橋附近, 毗鄰長樂宮,隨時都有回攻宮城的可能。可先遣車騎將軍輔弼, 控制外城。但仍需德高望重者前往隴上,作為長安方面的代表安撫百官。其次, 皇帝陛下身體狀況不佳,自賀氏謀亂後, 丞相府幾經易位, 政務蕭條。太子亦肩負行台之任,遷軍歸都之責,長安方面只恐力不從心, 還望太尉能夠代理丞相部分職務,為太子輔政。至於宮城重闕,晚輩既為勤王之師, 沖鋒之先導, 理應自勉克勞,不敢有辭, 忝預長安軍務,協同公車司馬,防禦兩宮與東闕。”

陸昭引前車之鑒,崔諒入主長安,自封丞相,軍政全掌,但從名分而言,完全不能服眾。這也就意味著崔諒必須要用額外的利益和精力去擺平這一股不滿勢力。現下,陸昭並不打算去碰外朝官勢力與三公職權,既然無法拿下名分倒不如圖謀實利,專心致志地拿下禁軍更加重要。

另外對於吳淼這個老太尉,她也願意高高供在外朝。說真的,她不

怕吳淼攝政太深,反倒怕吳淼拍拍屁股走人。一旦軍功勢力沒有了頭面人物的支持,必然會惶恐不安。屆時會回頭看看自己,那個時候自己只怕怎麽看怎麽像下一個崔諒,惹人生厭。

如果她料算的沒錯,姜紹會出面上隴,吳淼又攝丞相之務,屆時德高望重的離開的離開,就任的就任,這樣像尚書令等中朝官就不會有足夠分量的人物來配置。而她的最終目的也是不小,那就是以執掌禁軍的優勢出手拿到錄尚書事的權力。

如果剛剛那個構畫能夠得以實施,那麽皇帝和太子無論是出於信任考量還是平衡考量,都會讓自己錄尚書事,從而加重圍拱皇權的中朝官的分量。不過想象一下,皇帝外朝要面對一個不喜已久的吳淼,中朝官又要面對一個曾經恨不能殺之後快的自己,平衡是平衡了,但那份痛苦也實實在在增加了一倍。這麽一想也頗滿足了自己的一番惡趣味。

“這……”吳淼略微猶豫了一下。說實話,宮城防務他不打算徹底放手。但對方已經明確打算引入了太子的嫡系公車司馬馮諫,那麽自己便沒有充足的理由去質疑陸昭的動機。

正當吳淼思忖的時候,許多朝臣開始出面,頻頻勸道:“太尉,陸侍中所言乃是正理,為國為民,太尉千萬不可推辭啊。”

勸說的這些人大多為先前更化改制時的臣僚,他們太清楚只有把吳淼頂在這個位子上,外面北海公元丕入主長安的可能才會更小。

陸昭靜靜而坐,幽白的面頰上泛起一絲淡淡的笑意。這些人會拉著吳淼坐上這個位置,而一旦如此,吳淼的勢力範圍便緊緊鎖在了丞相府附近的大司馬門與武庫周圍,職權上也很難幹涉自己滲透禁軍。但如果吳淼不接這個位置,下場可能更慘,會被那些世家認為拒絕配合,甚至會懷疑其與北海公元丕為同丘之貉。一旦他表露出這樣的意願,那麽對不起,這個攝丞相事他們轉頭會交給姜紹來做,而吳淼則會被打發到陸昭挖的另一個蘿蔔坑裏,前往行台,徹底滾出長安。

不過對於陸昭來說,她更願意用吳淼而非姜紹。首先她與姜紹同為外戚之貴,所處位置相同,實在不必給對方提供這樣一筆政治資歷。其次,放到今上眼中,吳淼政治汙點也算不少,完完全全有和自己比爛的實力。日後真鬥起來,差距也不會太多。

此時姜紹忽然幽幽道:“陸侍中奔赴京畿,實在勞苦,若要預軍務,則需開府,我等既為長者,也不該讓一晚輩勞碌如此。我建議還是讓太尉與衛尉執掌宮城防務,至於丞相事務,朝中不乏人才,可以分領。”

開府可以征辟掾屬,這對於所有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陸昭是打算以軍務開府,便會與文職大為不同,如此一來規模可謂浩大,這樣儀同三司這個級別要不要給,便在眾人眼中則各有揣度。可能姜紹不忿於陸昭開府儀同三司?

陸昭微微擡了擡眉,道:“同為國家,不敢言累。不過車騎將軍部確實需要修整,隨後撤回淳化,晚輩自與太子殿下回行台準備。”

“不可!”陸昭話音剛落,便被吳淼與眾人強行打斷。車騎將軍部一旦撤軍,則意味著經濟附近的力量元丕一家獨大,哪個執政世家都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