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令戰

北鎮叛亂一事經由糧草引起, 最後以血腥結束。在軍民與流賊的裹挾之中,謝頤最終僅帶數十名部曲親衛西逃,淳化縣陸放接應, 因而僥幸留得性命。然而六鎮的余火仍未平息,沃野鎮鎮主嵇髦率先與祝悅部聯合, 在陸昭的建議下, 慢慢向元丕中軍靠攏,集結精銳。最後在剩余兩部亂軍漫無目的地掠奪廝殺時,以一支精騎襲殺二部諸將, 其眾乃散。

一封封軍報傳入了陸歸的營帳,在聽聞祝悅等人得手後, 陸昭才長舒一口氣,下令道:“命人將剩余的部分糧草轉運至北海公處。”

六鎮的野火燒的快滅得也快, 在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作亂者難以討到什麽說法, 是以這一場野火清楚地將兩類人分割開來。將叛亂的結局看得透徹的人安靜地保存了實力,並早早選擇了投靠的對象。六鎮人不相信六鎮人, 都在以對方為踏板。隨後北海公元丕以督北部軍事、受皇後詔加護軍將軍, 而祝悅與嵇髦各加伏波、統軍重新整軍,自富平縣渡水至高陸,直指京畿。

“北海公不會在高陸迎敵。”陸歸熟悉軍事, 歷來長安之北少做攻伐長安地點。由於北面河道密集,登陸列陣皆為不易,又無掩軍退守之地, 因此攻伐多在西部與東部灞上。唯一有援例的則是王鎮惡北伐, 乘艨艟巨艦至渭橋登岸,而後死戰可得。“待北海公列陣灞城, 我便領兵至渭橋攻打長安。昭昭,西邊就交給你們了。”

陸昭點了點頭,輿圖上,寫著她名字的蒼藍色的圓點經由沈水延長至逍遙園處。如今元丕加上祝悅、嵇髦二部已盡四萬人,北邊自然不是好選擇,西邊又太遠,陸昭幾乎把元丕逼到了東面作戰。而自己的兄長在北面吸引了敵人的兵力,那麽西邊的逍遙園自然是防守最薄弱的部分。

陸歸道:“渡船已經備下了,我讓張牧初和你一起走。”陸昭剛要說什麽,卻見兄長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兄長福澤深厚,不必擔心,倒是阿妹此行多艱險。此去乃是建立奇功,關隴舊姓、荊州諸人,仍需阿妹之才方可拿下。來日殿前論功,我等也是俱有沾光。”

如今聯軍兵力不足以攻克長安城,只要長安閉不出戰,那麽光是糧耗就足以讓他們一哄而散。如今借由謝頤的失誤提前引發了六鎮內亂,在鎮壓下的同時也吸引了長安的目光。崔諒終於決定出兵擊潰元丕,這無疑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在長安內部動手。

身為陸家嫡支,且能在長安城內關隴世族、陳留王氏裏吃開,並且有足夠的說服能力的,算下來陸昭可以說是唯一的人選。這樣做雖然有頃刻喪命的危險,但其實許多事情即便計劃的再完全,也都隨時可能出現變數。歷史的車輪便是踩在這些變數與定數上蜿蜒行事。若事事都要確保萬無一失,那不若安居在莊園裏什麽都不要做。

況且世上危險何其之多,若連這點膽色都無,那麽那些忠心耿耿的家將,瞻仰陸家的世族,在未來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憑什麽要為陸家而冒險搏命。若非以性命為押注,就沒有上政治牌桌的資本。

在陸歸將所有人事與軍令布置下後,陸昭也書寫了兩封信,交與了符明安。

陸昭道,“我等從逍遙園潛入宮內,隨後便要收復宮城,再安外城。不過即便可以得手,仍有千難萬險,長樂宮內統軍雖然無憂,但是若此時崔諒掉頭回宮,則大事敗矣。屆時我等自然身首異處,臠割寸剮,便是連皇帝、皇子等宗室都要遭遇不測。因此還望長史勸說北海公,令其強攻崔諒,雖未必要克敵於此,但也務必使其不得抽身。”

“這……”符明安有些猶豫,他自然知道陸昭此番弄險,所圖甚大。但是要讓他勸說北海公如此做,自己也沒有這樣的把握。

陸昭明白符明安心中所想,索性也直截了當:“長史只需告訴北海公,我等已經拿下京畿,皇帝無恙,讓他務必力戰。來日分功,北海公自當居首。”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符明安也明白了。此時他肩負的已經不僅僅是陸昭等人的身家性命,同樣還肩負著皇帝的性命乃至於整個戰場的勝負。如今崔諒已經動身迎戰,而陸家這邊也絕對不會放棄原計劃而退縮,經由這樣的局面一步步推演,無論為公為私,他都必須要向北海公撒這個謊。

於是符明安接過信件鄭重道:“卑職明白。”

陸昭點了點頭,而後道:“另一封信可先交予北海公一覽,隨後發往函谷關,交給王國相即可。”

待符明安離開,陸歸不由得說出自己的擔心:“北海公老辣,城府極深,我等功業性命假手此人,實在過於輕險。”

陸昭已提前已換好了利落的騎裝,一段帛掐在細細的腰身上,幾乎欲折。剛挺的布料貼合著削直的脊背,勾勒出鏗鏘有力的線條,如金如石,擲地有聲。而胸前紋繡的雲亦如奔雷巨浪,靛青色重重鋪疊飛濺開去,進而沒入一片鴉黑。此間固然有貴氣莊重的底色,但也無可避免呈現出孤標傲世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