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難分

“意在筆先, 神於言外。”王叡凝眉,立於夏季收梢的隴山長風之中,眉峰恰似出鞘的劍鋒, 面向崇信城頭,如望無垠之際, 高與雲齊, “陸中書乃是有備而來。”

先前的布置現在已從各方反饋而來,半喜半憂。首先便是王叡的祖父陰平侯上書行台,彈劾中書令私調兵馬, 擾亂軍政,然而得到行台的回復卻是中書奉太子令徹查襄武山賊刺殺劉太守之弟劉豫一事, 調兵圍山。反過來,私自調動郡國兵的王友被南涼州刺史彭通彈劾, 如今已被剝奪軍職。

聽到這個消息,王叡也明白這件事意味著現下並非僅是王氏與陸家爭奪中書之權, 太子也在將自己的意志打入這場亂局之中。繼而,當他繼續望向崇信縣嚴陣以待的士兵之時, 目光中多了一種諷刺感, 他決定刺探一番太子的立場。他明白任何的情愛只要在問及“想要什麽”這四個字的時候,便會自行裂開一道深淵。

“拿上長安的詔命,告訴裏頭的人, 不想死就趕緊開門。”王叡輕輕擡了擡下頜,命宏兒將一封詔書和一柄節杖示與城頭上表情復雜的縣令。

節杖紅旌,錯以陰文, 加施金彩, 綴以碧璽,崇信縣令望著這柄熠熠生輝的節杖和加蓋天子印璽的詔書, 從嘴角擠出了三個字:“使持節。”

使持節可殺兩千石以降官員,這柄權杖是王叡在長安以皇帝曾封陸昭為渤海王妃的詔書來換取的。崇信縣可以說是陸昭在中書執政的咽喉,只要卡住這裏,即便陸昭不失其位,發聲也必然微弱許多。而崇信縣,也是太子與陸歸的邊界感所在,這也是為何太子可以令鄧鈞駐守華亭,但是對於崇信縣,雙方都沒有想要爭取。

崇信縣與陸昭一樣,是世家與皇權那道可以緩解沖突的地帶,也是太子與陸歸可以論以情分的紐系。

崇信縣令如今嚴陣以待,王叡想看看其背後站的到底是誰。若是太子下令堅守,那麽崇信縣令便是領的假節鉞所授之命,自己這個使持節自然無法與之抗衡。

但如果太子沒有照顧到崇信縣,那就頗值得玩味了。至少表明太子不想讓陸家借由此事,插手行台過深,正如其在天水南境邊界的布置,也是在警告自家,不要借題發揮。

太子想要的是一個平穩的局面。

王叡此時堅信,在崇信縣上,陸昭雖身為中書與持節,但是並不敢明令表達任何主張,以免這塊緩沖之地沾染過於濃重的陸家色彩。崇信縣令的堅守八成是通過賄賂所得來的,但這一切在使持節的權威下,實在是微不足道。

果然,不過片刻,崇信縣令出城而迎。王叡笑了笑,帝王權術又如何,到底是讓自己得了先機。

王叡對身旁的宏兒道:“一會兒替我去安定把信給王謐帶到。”他下一步要保舉王謐任涼州大銓選,分割安定。

誠然,王謐在臨事時離開略陽,無非是要與漢中王氏進行切割,但這個行為說到底,還是因為王澤的陰謀事敗不能給予陳留王氏一定的利益。如今他作為洛陽方面的使者趕往行台,並奉天子手書使持節之事,在控扼陸歸與行台互通信息的通道後,為王謐謀求一個一州大銓選,還是有足夠的力量的。

先前王謐任職安定太守與陸歸共事,乃是進望方鎮不得已而做出的政治讓步,但如今王謐的人望與經驗已經可以往州任上調,但陸歸的車騎將軍府卻已經成為了阻礙。現在能在這方面幫上王謐的忙的,就只有漢中王氏了,且由於地緣之故,漢中王氏比遠在函谷關東的陳留王氏本家還要合適。

無論這個涼州大銓選是否會設,至少在兩千石上品這一進位上,已經足夠預支王謐的支持。

不過事情也有不順利的一面,譬如先前去三輔聯絡那些關隴舊族的人已經帶信回來,淳化縣陸放與孔昱即將在涇水祭孔,聲勢極為浩大,許多世家大族的關鍵人物已經離開本家,前往淳化。王叡聽聞扯了一抹笑意:“當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陸中書。”只是這般昳麗的笑容化在風中,只有異常的冷靜。

崇信縣的事情落在陸昭耳中已近傍晚,對於王叡如何討到使持節這一權力,陸昭也無心過問。“速去告知兄長,勿要用兵奪取崇信縣,另外派人接應吳副都尉等人出城,將沿途驛使傳信之所控扼住即可。”

即將到來的對手遠比她想象的要難纏,所幸淳化方面進行的還算順利。借由這一件大事讓孔昱等人出頭,這些人作為前任相府最為得力的幕僚,借由祭孔這個頗具政治色彩的時間進行整合,進而為自己所用。

孔昱並沒有其他選擇,孔聖人千好萬好,落在孔昱眼裏便也會嫌其子孫多。這個位子孔昱不想坐,有的是孔家人想坐,若要名位不倒,一刻也不能離開權力的旋渦。而對於陸昭來說,有著先前丞相府相救的情分在,維系政治信賴的成本,也是最低的。這也算是他們二人之間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