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謙

此時離晚膳時間尚早, 保太後道:“這幾日雨水多,殿裏面又悶,潮氣又重, 怪不舒服的,倒不如將宴席擺到杏園去。”而後轉身對陸昭道, “將詔書與文移送到台中, 從漢中調配糧草入三輔之事,你要親自盯緊。得批復後,換身衣服, 就過來吧。”

陸昭應命,待保太後出殿後, 便與幾名女史與女尚書對詔命即辦即發者加以貼封,又核對了幾處送往台中的文移, 最後攜了一名女史前往台中付送。

臨近休沐之日,台中原本留守官員就少, 再加上王嶠因有些受寒,在家中養病, 因此中書署衙內不過一二任事者而已。

“糧草之事如今暫不走治粟內史處了, 小薛公新任度支,侍中若要即辦,去尚書台即可。”一名中書郎瀏覽過陸昭送來的詔命後, 說道。

小薛公是薛琬的胞弟薛琰,原為撫夷護軍封征西將軍拱衛京畿,但如今淳化縣等地受損頗為嚴重, 也急需糧草, 為避免三輔地區各家私鬥以至民生於不顧,魏帝又加其度支尚書一職, 總決糧草供應之事。薛琰其能不在薛琬之下,雖然職位離三公相去甚遠,但大家仍願稱其一聲小薛公。

陸昭聞言,雙目微垂:“既如此,那我便讓女史請小薛公走一趟吧。”

“什麽?”那中書郎聞言以為自己沒有聽清。雖然度支尚書僅僅是尚書台度支曹之長官,官位名望遠遜於女侍中,但畢竟是薛琬的胞弟。

陸昭撫了撫蔽髻上的步搖,流金珠錯,耀得室內一梁一棟仿佛都泛著光澤。她對女史道:“保太後今日要宴請丞相,此事涉及三輔糧草,務必要度支尚書及時回復,耽誤不得,去傳罷。”

見陸昭如此強勢,那名中書郎也不再堅持。說實話,賀氏與薛氏的競爭,三公與三公的齟齬,終究不是他們這些卑微之職所能參與的。

此時陸昭倒也不怕背上清傲之名,畢竟是中書署衙,這件事再怎麽傳也必會控制在王嶠手裏。太子回朝,原本的賀薛之爭必然要暫時壓下。此時,她做的這件事輿論上反而不必發酵,波瀾不驚的暗流湧動,才是最震懾人心的針鋒相對。真心實意地用丞相之威,舉重若輕地惡心惡心這位小薛公,離間分化,便已經足夠實在。

過了許久後,薛琰才款款而來。其實這段時間內,足夠陸昭在尚書台一來一回,不過此時陸昭根本不擔心薛琰來得慢,反倒是越慢越好。

薛琰入內,環顧左右,他本以為陸昭傲慢,要當眾給他難堪,但見周圍已無閑雜人等,到無甚惡意,心中不免疑惑。

見陸昭已起身相迎,他拱手道:“女侍中傳令,不知有何教我?”

陸昭笑容平和,且雙手將文移奉上,道:“三輔糧草事宜,相府與太後已有決斷,還要請尚書批過。如今丞相在保太後處,明日旬休,還請尚書速斷。”

薛琰接過,瀏覽一番,而後忽然皺眉。詔令所擬,乃調漢中糧草五十萬斛散於三輔,其中以扶風所得為最,撫夷護軍府所得最末之。薛琰道:“今日不可,需容我回台中商榷。”

陸昭亦不示弱,道:“尚書何疑,不妨明言?”

薛琰被陸昭一個女官呼來喝去,心中已大有不滿。如今撫夷護軍府乃自己所掌,淳化等縣受損頗多,急需糧草,但此番調動根本不足以支撐護軍府周轉。若僅僅如此,他倒可以坐下來和陸昭攏談一番。但當他看到扶風所得糧草數額之巨時,心中不由得疑竇大生。

即便心有所慮,薛琰到底也居省台數年,言語仍然含蓄:“如今戰事頻生,各地皆缺糧草,調配具體數額,還要有待商榷。扶風一處,駐紮軍旅,所涉數額太大,某卻有些難以決斷,還要請明長官,或商討於禁中。不過,女侍中若今日定要如此,不如先回長樂宮請示,可否將此數額削減至半。如此,某也能為女侍中行個方便,為太後解憂。”

薛琰太清楚扶風那裏駐紮著誰。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安居京畿,即便薛家與賀家仍有聯合,但也不免要往人心之最黑暗處想象。引外鎮力量入駐長安,發動宮變,到時候會不會借此機會把薛氏也一掃幹凈,光是想想便已為之膽寒。這一議他是萬萬不能批的。

陸昭當然明白。其實這份詔令在提議之初,丞相也有疑,是否要削減一些,以避免尚書台有所猜忌。但今日她聽聞保太後已為陸沖拿下渤海王文學一職時,便對保太後的想法有了確定——保太後已決意易儲。

既然如此,她也不妨添一把幹柴。維持原議,令糧草悉數傾於扶風,營造賀氏與崔氏已決意聯手的錯覺。一旦薛氏有所警覺,那麽賀祎只能把引崔諒入局付諸實施,從而走向徹底打壓薛氏,並易儲政變唯一一條路。這是保太後與丞相政見的唯一不同之處,而她便要利用這一點,下一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