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置換

保太後賀氏梳裝完畢, 擡頭看了看窗外,幾日前的長安風雨如晦,如今一片大好晴光, 除了院子裏那幾棵松柏依舊立在遠處,其他的草木都按著時令換了新顏。

保太後默默闔上了鏡匣, 她已經不需要看著日益增多的白發來告訴自己時光如梭, 不遠處那抹身影早就告訴了自己,新人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保太後於正殿召見陸昭, 大內司李真如侍奉在側。與公孫大內司不同,李真如隸屬於保太後之下, 除掌長樂宮諸事之外,亦為保太後親信, 參知政事。其所掌女官較之皇後,更為龐大, 其下定員,女侍中四, 女尚書八, 女史十六。

其中女侍中與女尚書多為保太後直宣任事,而女尚書更有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之責。至於女賢人、書史、才人、中才人等,數目無算, 雖也隸屬大內司分管,但已非直轄。

陸昭先依大禮拜過保太後,隨後再拜李真如, 也算是見了名義上的直屬長官, 最後再受幾名女史的祝禱。李真如面色整肅,雖一一為陸昭介紹各人, 但場面上看,其並未與在場任何一人有何深交,也對任何人的融入保持絕對的拒絕姿態。

陸昭猜測,李真如大概並非高門出身,不然以其今時今日的地位,完全不必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孤臣姿態來獲得寵信。

待見禮後,保太後攬過陸昭的手,笑容和煦對其他人道:“是個好孩子。”又問道,“你兄長那邊可好?聽說他得了大勝,這幾日也要歸朝。”

陸昭並不言是否知道歸朝之事,只守分答道:“兄長感念國朝天恩,若能夠得歸,便是再好不過之事了。”

保太後點了點頭,又嘆了口氣道:“隴山大捷,倒稱得上是今年頭裏的一樁大喜事了。涼逆本成破竹之勢,如今你兄長舉大義而討逆,攻守易勢,也省的了多少將士性命和朝廷錢糧。只是如今,金城未破,猶存星火,來日血流漂杵,也免不了一場惡戰。聽聞吳地要有糧船過來?”

陸昭還未天真到認為元洸不會把此事告知保太後。吳地所押運的糧草本是陸家以及其他親厚各家所籌集的私糧,悉數支援隴山戰事,對於關隴世族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其實,即便對於元洸而言,自己兄長若在安定紮根太深,成勢力太大,便不會再受書信等事的桎梏與威脅。屆時是否還要維持聯合,便要有待商榷。畢竟關隴世族雖然是陸家之爭路上的一道巨檻,但陸家也並非必須砍掉它才能入門。

不過無論怎樣,陸昭明白,這船糧草已經被關隴世族們惦記上了。

思至此處,陸昭道:“受戰事之累,北涼州金城等郡流民頗多,入安定與下隴者皆有不少。如今春播方成,各地官府已無太多余糧,所以還需糧草賑以民生。”

安置流民,土地分配是一方面,但糧食更為重要。西北戰事未定,整個雍州的糧價已經翻了數倍不止。考慮到之後京畿附近可能產生的動亂,從江東運輸一批糧草更是重要的一環。

不過考慮到崔諒即將駐紮扶風縣,陸昭對於這批糧草的使用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臣正有要事請保太後定奪。”陸昭忽然跪地。

保太後聞言內心一動。她先前已聽聞陸昭在禦前應試奏對,對於這個天賦秉異的女孩早已另眼相看。

現下京畿周邊受損頗為嚴重,即便是賀家在糧草方面也尤為吃緊。一方面春耕與開墾莊園需要大量的糧草供養人力,另一方面私兵部曲仍在備戰狀態,不事生產,也需要大量寄養。

而國庫存糧本就有限,此番主要供給太子兵馬。雖然賀祎有宰輔之重,治粟內使也是關隴的自己人,但也並不敢擅自挪用糧草。生怕太子沖冠一怒,帶著那七萬大軍回來清君側了。

因此,她這才把主意打到吳地糧草上來。方才自己對於吳地糧草的提及,想必這個新任的女侍中已經能有所明白。保太後笑著道:“今日雖是覲見,也是你任職頭天,該言之事,分內之事,但說無妨。”

陸昭道:“臣請保太後擇一人入車騎將軍府任曹掾,主理賑糧一事。”

此言一出,就連保太後身邊的李真如都驚詫萬分。她們都沒想到,這個新任的女侍中竟然給面子給的這麽痛快。

保太後聞言點頭道:“我正有此擔憂,難為你想的這樣周全。”說完,保太後思索片刻,而後道,“不若就讓衛冉去罷,他曾任度支郎,京畿附近的情況他也熟。”

陸昭道:“太後所任,必為重器。那臣便與兄長通融此事。”

衛冉乃賀存妻弟,車騎將軍府曹掾雖然只是車騎將軍的一個屬官,但職權頗大,掌管軍中糧草,更有參預機要之能,可以說是頗帶親信色彩的僚屬。不過陸昭之所以敢如此作保,以示親善之外還有著諸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