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偷情

三月下旬, 受停戰令的影響,隴西、天水和安定三郡鞏固軍備與防禦工事。期間涼王余部雖有人前來挑釁,但眾人皆把守不出。此時, 涼州金城周邊也蔓延出恐慌的氣氛。而分別駐紮於略陽與安定的太子與陸歸二人,每日除卻組織當地鄉民春播, 還要接納源源不斷湧來逃難的百姓。

雖然此時距離隴山之戰不足一月, 但從隴山不斷清理屍體所冒出的濃煙,以及沿路堆疊涼王軍隊逃命時丟棄的軍械,無一不在表明如今涼王已現頹勢, 兵敗身亡,不過是早晚的事。然而即便百姓已經逃離即將成為戰區的金城郡, 但望著仍已受戰火摧殘的隴右各地,前往投奔的親友家園同樣滿目瘡痍, 仍不免心中淒然,哀慟悲泣之聲, 不絕於野。

太子元澈與陸歸雖然早已在駐守區域名官兵搭建了臨時住所,但對於出逃的人數來講仍然杯水車薪。而流民的湧入也必將占據當地鄉民與世族們的資源, 為了維護當地穩定, 兩人又不得不加大軍隊力量的投入。

因此,大批流民的安置與軍功的及時兌現,這兩者目前成為了地方與中樞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旦壓抑與暴動的情緒沖破了關口, 那麽足矣抵消一兩次戰役勝利帶來的成果。

當陸昭收到兄長的來信,言明這些利害的時候,一雙手從她的身後環上來。毫無意外, 漸漸貼近的那張臉收到一張沾滿墨跡的紙作為回報。

元洸把守的東門幾乎截獲了關隴地區大部分的信件, 並以此為理由,要求陸昭繼續在崇仁坊的宅邸中會面。陸昭曾不止一次提出, 她願意在國公府內安排一條安全的線路給他的送信人,但元洸每每都拒絕了。

許多事本宜面談,並且相比較於國公府的人,他更相信自己從軍隊中帶出的嫡系。這是元洸給出的理由。

因此,陸昭不得不每日編出一些理由出門。很快,購買水粉胭脂等比較好用的理由已經引起了守衛與繡衣吏們的警惕性,所幸她也就直接出門,再不打任何招呼。而在陸昭來崇仁坊的時候,元洸的巡邏軍隊便以治安為由,攔下那些跟蹤她的人。

“真令人鼓動。”元洸把信重新收好,從窗縫中瞥了一眼外面仍在兜兜轉轉的繡衣吏們,“像偷情。”

望了望對挑逗之語仍無任何反應的陸昭,元洸不由得再次湊了上去,貼近對方的耳邊,低聲道:“他的奏呈也在這批公文裏,你想不想看。”

對於太子會繞遠將奏呈投往元洸所在的東門,陸昭並不感到意外。如今南北軍皆由賀、秦兩家接手,幾乎控扼了長安城所有的城門,只有東門這一帶由元洸把守。以元澈對於世家的提防程度,在無自己人可選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和皇權緊密相連的皇子,總比那幫天天想著如何廢掉自己的世家們強。他相信,自己這個弟弟在關鍵時刻,不會放棄在外領兵的他。

陸昭輕輕地搖了搖頭,動作極其細微,似乎是有意避開元洸靠的過近的臉。“太子的奏呈內容與兄長的大抵一樣,既如此,我又何苦再給自己添一樁事情?”說完,陸昭開始研墨。

由於攔截信件需要拆開所有的信封,因此這也給陸昭帶來了額外的工作量。大量空白的信封由元洸一一找來,而陸昭則負責模仿信封的筆跡。這對她來講並不算什麽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拆開的信太多,則意味著自己要在這裏逗留得更久。而且元澈的字跡最難模仿,她不想在這裏用晚飯,甚至連午飯都不想。

“何必如此肯定?”元洸主動坐到案前,攬過陸昭手中的墨錠,一邊幫忙研墨一邊道,“或許他還有別的事情。”

陸昭靜靜地看著硯中漸漸飽和的墨汁,道:“安撫流民需要土地,兌現軍功需要錢帛官職。後者會將大量的親信安插在地方,中樞想必會有所調整。至於前者,太子與兄長皆在關隴地區,要做這些事情必然需要大量面積的耕田,而計算耕田的良貧多寡,則需要土地丈量與人口賬目。這又要牽扯到關隴世家的利益。”陸昭笑了笑,“他如今大軍威盛,怎麽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他此時若不做,以後更不會有機會做。”

世家之所以能做大,無非是利用與當地官員的勾結,大量的圈占土地,藏匿人口。雖然朝廷已命令禁止當地人出任當地郡守,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大家日後都要到外地做官,又何苦阻人財路。自己為任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麽對方在自家郡縣上任時,自然也會多加照拂。因此關中與兗州、豫州、冀州等世家大州,已經形成了互相包庇之風。

而如地處偏遠的隴西等郡,當地豪族太盛,又因與涼王過近,不願出仕關隴等地,也就放棄了互通有無的機會。當朝廷派來太守上任的時候,大多受到地方上的激烈打壓。有背景的世家子弟強忍下來,上書離任。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寒門,如果對方觸及到了自己的利益,那麽被豪族當街按著打也是常態,更有甚者不惜將其殺掉。久而久之,朝廷便放棄了派其他郡望的人擔任這些地方的太守,而只命當地人擔任,只要能收上稅便可。這也是彭通等人出仕本郡太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