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再次升級,衛氏科學獎(第2/3頁)

大腦無法移植,但其他器官,四肢,以及血液都可以換新,人類對身體的各種概念也將被徹底改寫。

這種情況下,腦死亡可能才算真正的死亡吧。

其他器官的死亡,都能夠移植換新,或者使用人工設備替代,已經不能再算進死亡的定義之中了。

器官移植,確實變成了人類逆天改命的最強手段。

以前受困於倫理道德的限制,只能等待別人捐贈,各種健康器官一直都很短缺。

而現在,每個人都能夠換上新的健康的原裝器官,給自己續上第二次生命。

心臟,腸道,腎臟,肝臟,肺部,氣管,脾臟,胰腺,視網膜和皮膚,移植技術無所不能,除了大腦,沒有什麽不能移植。

只要有錢,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器官移植這種最直接的續命方式,硬生生地活到100歲。

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想方設法,不斷探索人類壽命的極限。

憑借著這種“哪裏壞了換哪裏”的技術,人類也許真的能將壽命不斷地延長下去。

100歲,120歲,不再是是理論上的極限。

即便大腦無法移植,依然會制約著人類壽命的長短,但還有腦機接口技術,那將是另一個努力的方向。

未來將變成怎樣,即便以最狂野的想象力,他現在也想象不出來。

也許真的會變成科幻小說中的樣子,每個人壽命延長到兩三百歲,配合上冬眠艙技術,真正走向星辰大海。

這是衛康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也是他未來的前進方向。

唯一令他有所擔憂的就是,長命百歲這一希望,能不能普照世人。

從古至今,永生的誘惑在歷史長河中,始終沒有斷絕過。

這可比什麽房子,金錢之類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要知道,即便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也有很多窮人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和醫療,壽命大大落後於富人。

那麽,當器官都能移植,生命靠金錢來維持的時候。

高端醫療會徹底成為一種壟斷的特權嗎?

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他不能觸及的深處,社會本源的問題。

而他身在漩渦的中心,必然會卷入其中,稍有不慎,便會……

衛康猛地驚醒過來,不敢再想下去,而是想起了另一件事。

“器官種植技術問世後,我的聲譽在全球都暴漲了一波,達到了再世科學家所能達到的巔峰。”

“是時候解決另一個長久以來的夙願了。”

“我要為華夏的基礎科學打造一座巨大的豐碑。”

“這個念頭始於若幹年前,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火苗,但在諾貝爾獎將三清拉黑之後,變猶如火上澆油一般,變成了連綿不絕的野火,在我心中一直燃燒到了現在。”

“我曾經答應過老陳,以他的成就,哪怕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我也會讓他獲得該有的榮譽。”

“雖然這件事因為某些原因而停滯了一段時間,但是到了現在,條件終於成熟,我可以全力推行下去了。”

“從今日始,諾貝爾獎會失去所有的榮光,跌落凡塵,取而代之的是——”

“衛氏科學獎。”

他打開手機,在網上公布了這條消息。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宣布一件科學界的喜訊。”

“衛氏科學獎,在今天正式成立。”

“這是屬於華夏的最高科學獎項,將對全球各個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開放。”

“一共五份獎項,頒發給五大基礎領域,擁有突破性成果的學者。”

“一份獎給在數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物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每份大獎可由1位或2至4位獲獎人分享,獎金為2000萬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五個大獎,每個獎2000萬,一共一億的獎金。”

“我會成立一個科學基金會,負責整個獎項的運營,獎金會以我在三清的股份做擔保,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金錢這方面的問題,只要三清集團還活著,肯定每年都會辦下去。”

“獎金會隨著每年通貨膨脹率,有一定比例的增幅。”

“給出的標準就是,能讓一個科研學者20年無後顧之憂,從而心無旁鷲地投入到基礎科研上來。”

“2000萬人民幣,哪怕在一線城市,也可以買下一套房,余下1000萬現金,足夠三口之家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了。”

“如果是4人分享,也夠在二線城市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