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2/2頁)

何似飛聽著爺爺的話,目光不著痕跡的在老師面上劃過,心中有了決斷。

——爺爺這番話肯定是他自己想的,但話語潤色,必然少不了老師的幫忙。

想到這裏,何似飛忍俊不禁之余,心裏頭又被酸澀填得滿滿當當。

他爺奶是因為疼愛他,便愛屋及烏的疼愛喬影、重視喬影,才有了這份早早打好腹稿,很可能還背誦了好些遍的話語。

何爺爺繼續說:“你和似飛相識於微末,他微末,你金尊玉貴。你能幫襯、扶持他,當時我和老伴兒知道這個消息,真相當面感謝你。如今你們兩情相悅結為連理,日後如果似飛有什麽對不起你的地方,他都沒膽子去給我上墳!”

謝九娘聽得震撼,甚至來不及遮掩面上的震驚。

她行走江湖一輩子,見過的人實在不可謂不多,但她總覺得村裏的莊稼漢無非就是幾個典型的人格——有憨厚樸實踏實肯幹這類的,有小肚雞腸總是盯著鄰裏家好事羨慕的,有好吃懶做靠媳婦兒孩子的……

謝九娘原本以為何家二老就是第一個類型,踏實、節約,即便孫子高中狀元,兩位老人也沒有表現出半分盛氣淩人,十分的踏實。

但如今聽他說這麽一番話,二老的人格魅力當下就在謝九娘心裏拔高了。

倒不是說這句話的意為讓何似飛要對喬影好,一輩子不能辜負他,而是何家二老看得太透徹、太明白,喝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有這樣的爺奶,這樣的師父,才能有如今精才絕艷的狀元郎啊!

何爺爺見自家孫子面色鄭重,只是看著他的眼神中帶了幾分擔憂,估計是沒料到他說‘上墳’二字。可村裏比較富庶的家裏,老人大都是五六十歲就沒了。那些窮點的,偶爾得個傷風感冒,沒錢醫治,三十來歲就早早撒手人寰。

他今年都六十出頭了,早已接受了現實。

如今唯一的孫子要功名有功名,要官職有官職,要媳婦兒有媳婦兒,就是讓他這個老頭子現在去把自個兒埋了他都樂意。

但這話何一年到底沒說出來,他一心對孫兒好,孫子對他們的心思也不見得少,聽個‘上墳’就鄭重起來了,要是他再說多,估計會惹得孫子更加擔心。

何一年繼續對喬影說:“你選擇嫁給似飛,我十分高興。你和似飛在一起,可能前期會吃點苦,但這孩子——余老爺都說他前途不可限量,日後一定能享福的!”

喬影連忙道:“爺爺,我能嫁給相公,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談何吃苦?”

何一年以為他在說客套話,但心裏也十分寬慰,畢竟聽著孫媳婦兒一心對自家孫兒好,做長輩的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喬影道:“我家中關系復雜,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但有一點我很明白,人的幸福與否,不是看家中銀錢多少、權力幾何。而是看能不能有歸屬感,能不能讓人一看到對方就忍不住開心,想要為他奉獻自己的一切。”

他說得也不是純官話,而是夾雜了點木滄縣方言。

昨晚喬影吃多了睡不著,纏著何似飛問問題,何似飛不厭其煩地詳細給他講解,就連木滄縣方言都說順了。

——方言這個喬影其實已經跟何似飛學了七八日,有昨日一整晚的鞏固,喬影自然說的更順暢了些。

他向來聰明,加上此前又有二嫂嫂叮囑過的讓他學些方言,日後跟長輩好交流,喬影自然不遺余力地努力學,如今總算派上用場了。

何一年聽喬影這番話,自個兒也是大為感動,和老伴兒一起,一個扶著何似飛,一個扶著喬影,將他倆扶起。

“能得妻如此,是咱們家似飛之幸啊!”

偏房外面的余枕苗聽著裏面談話聲少了,趕緊招呼已經做好飯菜備在門口的雪點等人送菜進去。

她們剛一進去,就聽到何一年爺爺高興的聲音:“早在十日前,朝廷就已經送來了你成為狀元的好消息,當時爺就去給老祖宗燒香磕頭了,咱們家出了個文曲星老爺……一會兒帶著你和夫郎一道再去燒香磕頭!”

她們沒聽到前面那些話,但光是因為這句話都高興的跳了起來——自家少爺一路上戰戰兢兢,擔心夫家長輩不喜歡自己,連帶著仨丫鬟也提心吊膽的,現在一來長輩就說要帶少爺去祭祖,那不就是認可了少爺的意思嘛!

何家人可真是好,比尚書府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