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3頁)

“難不成是隔壁郡的知府大人前來拜訪?”

“沒聽著音兒啊,要是隔壁郡的知府前來,兩府商貿互通有無,早該有音訊才對。”

“你說得有道理,可除了隔壁郡城的知府大人,還能有誰值得咱們太守開大門迎接?”

“我猜……”

“我猜是……”

“我覺得你們都猜錯了,且不說咱們跟隔壁郡城就隔了一條運河,消息早上傳出來,午間就到咱們羅織府了,不可能到現在大家都不知道音訊;就單單說咱們知府大人敞開的是自家大門,而不是府衙大門,這就足以證明來者是同知府大人私交甚篤的好友,而非官場傷地同僚。”說話人一襲書生長袍,手中折扇‘啪’得一聲合上,引得周圍人不斷附和贊同。

“真不愧是咱們羅織府最大世家羅家的門生,有理有據,有理有據啊!”

“那書生居然是羅家之人,當真太厲害了。”

“不愧是羅家啊,聽說咱們知府大人早年帶自家幺弟回來祭祖,打得注意就是把幺弟嫁給羅家嫡長子羅京墨,當時他給羅家長輩都說好了,羅家才把在外歷練采藥的長子羅京墨少爺叫回來。”

周圍人吃驚:“啊,還有這等事?”

“後來怎麽樣了?”

“成了嗎?”

“沒聽到風聲,估計沒成?”

“喬太守還有個幺弟,是哥兒?”

“唉,哥兒到底身份低下,就算是有個當太守的哥哥,想要嫁給羅家嫡長子,那還是有點癡人說夢了。”

說話之人見大家眼巴巴地瞅著自己,繼續說道:“大家猜對了,當然是沒成,羅家畢竟家大業大,聽說家中還有旁系在京中做官嘞,家中的嫡長少爺自然不能娶哥兒作為正妻的。”

眾人頻頻唏噓。

有人感慨:“就算是太守的嫡親弟弟也不成嗎?”

“這也太難了,我家就有個哥兒,性格極好,我一直想給他找個好夫婿來著。”

八卦總是最吸引人的眼球,有些曾在大戶人家裏當過差的,此刻也跟著高談闊論起來:“哥兒有什麽好?外形長得像男子,在床上激動了還會把自個兒的腌臜穢物弄到主家身上,太臟了。即便再怎麽門當戶對,也不可能嫁給世家子當正妻。”

“就是,我聽說咱們太守當年還聯系過朱家,最後都是不了了之了。”

原本吵嚷的人群漸漸冷清下來,畢竟生男生女還是生哥兒,都是天注定,生下來那一刻才能真正確認孩子性別。

在場大部分人家裏都會有哥兒,不是每個當爹當哥當弟弟的都對哥兒態度如此冷漠和瞧不起。

一般也就只有那些自個兒能力不怎麽出色,可能還要靠家中哥兒縫縫補補幹活養活的男人,才會為了彰顯自己的‘男子氣概’,說出如此讓人反感的言論。

有人比較年輕,也沒太聽出那些人對哥兒的貶低,跟著追問:“那太守大人的幺弟到底嫁給誰了?如果兩年前就開始說親的話,這會兒怎麽著都該出嫁了。”

“欸,這個咱們好像還真不知道。”

“喬太守好像不是咱們羅織府的人,我只知道他是京城的進士,老家可能在京城吧。”

有百姓更加不解:“既然太守大人家在京城,怎麽可能為幺弟相看羅織府的人家?你們之前那些話我聽著就感覺太不對勁了,一個個不都是吹的吧?”

“就是,喬太守老家在京城,爹娘肯定不會同意把幺兒嫁來這麽遠,你們之前說的頭頭是道,我差點就信了。”

“我看不會是你們羅家和朱家當年打聽了點消息,想要眼巴巴湊上前去娶太守家的幺弟,結果被拒絕了,這才惱羞成怒,胡言亂語吧?”

“唉你說誰呢!”

“那哥兒就是嫁不出去!”

“想要嫁給人當正妻,除非招上門女婿,但凡家裏有點家底,或者本身很有出息的,絕不可能娶他當正妻!”

眼看人群各執己見,已經快要吵起來,有人趕緊出來當和事佬:“我看啊,咱們都別猜了,等著吧,現在天色不早,總歸過一會兒人就要來了。”

“就是就是,大家別傷了和氣,真要鬧大了,衙役過來的話,聽咱們這麽議論大人的幺弟,咱們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對對對,別吵了……”

就在一群熙攘聲中,一輛掛著“何”字牌子的馬車穩穩當當停在喬太守的宅院前。

有些百姓已經認出了前頭騎馬那人是誰,震驚的叫起來:“三元!何三元!”

“綏州何似飛?!”

“余明函先生的弟子?”

“原來喬太守開門歡迎的人是咱們的新科狀元!”

“我就說咱們綏州人傑地靈,五十年前有余明函,五十年後有何似飛,咱們何公子日後肯定也是當大官、位及人臣的!”

“沒聽過新科狀元跟咱們太守有私交啊,按理說狀元郎回家省親,應該一路先回自家才是,怎麽先入了喬太守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