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3頁)

這對他來說暫時是好事。

一夜好夢。

翌日,不出何似飛所料,他果然是朝考的第一,人稱‘朝元’。

得以成功留在翰林院。

同時留在翰林院的還有葉辰、陸信等。總之,朝考的排名與殿試相差不大,唯一出入較大的便是曾經被諸位內閣大人所看好的顧明宇吸取了殿試的教訓,朝考文章並沒有套用死板教條,位次排入‘一等’。

宣讀了位次之後,便有翰林帶著十來位新晉翰林去翰林院,熟悉當值要做的事情。

但這也僅僅只是熟悉熟悉罷了。

畢竟朝考結束後,所有進士都有兩至四個月的‘探親假’。

一是附和我朝‘百善孝為先’的理念,進士們從開春的會試,到四月的殿試,已經足足離家小半年了,日後在各地當官,更是難得回家再看親人一面,因此,這次的探親假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便是讓進士們‘衣錦還鄉’,能更加刺激當地其他書生奮力苦讀——只要讀書讀好了,只要能考中進士了,以前覺得高不可攀的縣衙裏的青天大老爺都是‘同僚’,那得多風光啊。

除此外,探親假的時間是根據書生故裏路途之遙來做不同劃分。綏州這麽遠的地界,少說都得給何似飛四個月探親假。

眾人跟著前輩走完整個翰林院,其實也才過了小半個時辰。

前輩笑著道:“我叫方淮,今年三十二,不敢說比大家年紀都大,但總歸早來了幾年,你們不用拘謹,叫我方兄就成。日後咱們就是同僚,所有的事情皆得商量著一起來做。而且,早就聽聞狀元郎來自綏州,傳臚來自……估計大家都急著回家探親,官服等暫時就不發了,不然等大家幾個月回來,衣服都該生蟲了。這是你們回鄉探親的假貼,咱們翰林院已經開具好了,稍後你們得自己帶著去戶部辦理離京手續。”

一眾新任翰林齊齊拱手答謝:“多謝方大人。”

翰林院這邊的辦事效率尤其高,他們一眾人出來的時候,其他人還沒選定好自己該外放去哪兒。

此刻,一眾新任翰林手拿假貼往宮外走,站在廣場上等候分配的諸位進士皆投來殷羨的目光。

“唉,早知道連中三元的狀元郎能在朝考上奪得朝元之位,當時就不該在他求娶喬府小公子的時候刻意去疏遠他。”

“可不是麽,咱們到底都是小地方出來的,連京城局勢都沒有完全理清楚,就著急忙慌的站隊——原本可以借著跟狀元郎的同窗情誼,日後攀扯上一行半點關系,現在全沒了。”

“可是,我還是覺得不對勁啊,喬家家大業大,按理說陛下不可能放任外戚專權的,狀元郎在朝考前求娶喬小公子,怎麽看都不是一步好棋……”

“別說了,我也想不通。”

“這或許就是我們考不到狀元,拿不到十六圈的原因吧。”

陽光刺目,何似飛眼睛都被恍了下,待走出宮門,立刻將假貼收進袖口,跟諸位同僚道別。

葉辰跟他關系比較好,問道:“何兄,你今日不去請假嗎?”

“待近幾日舉辦婚宴後,再去請假。”何似飛道。

這句話宛若一瓢冷水潑進油鍋,其他人都愣住了。

“這麽快?”

“何兄買好宅子了嗎?我前幾日看到有幾處地段比較好的宅院售賣。”

“何兄這是要成親之後帶著家眷回綏州呀!”

陸信個頭較低,滿肚子都是墨水,沒什麽花花腸子,聽到何似飛這句話唯一的反映的是:“何兄,你、你就在近幾日成親嗎?可一定要邀請我喝喜酒。”

何似飛笑道:“自然要邀請大家。宅子已經安定好了,至於要不要帶著……家眷回綏州,還得看他的意思。”

說完,他也不多寒暄,告辭後便走遠了。

即將成親,有的是該忙活的事情。

好在這位號稱‘京城第一媒婆’的老太太確實足夠靠譜,何似飛又挑了四個小廝,讓兩個跟著石山谷按照媒婆的要求采買各種成親所用儀禮。

剩下兩個,則跟自己一起安排新家的布局裝潢,一下午的時間,總算將空蕩蕩的大宅子布置出了些許人氣。

至於傍晚——傍晚,何似飛換上緋紅色的狀元服,前去參加瓊林宴。

這是陛下做東,宴請所有新科進士的宴會。

原本的瓊林宴應該在朝考之前,這樣子所有的進士都還不知去向,交流起來可以毫無芥蒂。

但這回的瓊林苑,比說跟朝考比早晚了,這還正正好是朝考出成績這日——所有人就都能知道進入翰林院的諸位進士日後可能會封侯拜相大有作為,自然而然便成了瓊林宴的主角。

不過這些話大家也只敢背後稍微議論一下,完全不敢拿在明面上說。

吵鬧熙攘間,一襲緋紅色長袍,身姿挺拔的少年郎出現在垂花門後時,不只是誰先停止了說話,緊接著,所有人的交談聲都消散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