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2/3頁)

畢竟余明函是皇帝的老師,怎麽說也是比較了解他性格的。

但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曹大學士自己是猜不出成鳴帝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的想法的。

“壞了,難不成他不喜歡那個何家公子,不想讓對方進入一甲或者前十?”

一般情況下,人遇到自己拿不定的事情,總會下意識覺得對方跟自己想法相左。

曹大學士比較欣賞何似飛,故此,就覺得陛下想要跟他們這些前朝老臣們作對,不想要何似飛。

曹大學士對何似飛偏愛和看好,不僅僅是當時瓊笙社開年第一會上的精彩辯論,如果單是這個,曹大學士估計還不會準確叫出何似飛的名字,也不會在殿試時特意想起他。主要是前些日子何似飛那本萬字策問,當真寫到了曹大學士心坎兒裏,讓他恨不得立刻收何似飛為門生——但是還擔心自己收了何似飛,唐大學士會不會心情不好,給何似飛穿小鞋。於是,久久沒有下手。

可只要一想到陛下可能不大喜歡何似飛,曹大學士就覺得頗有種無力感。

即便是他,也不能左右天子的想法和裁決。

想到這裏,曹大學士對這篇上佳策問的分享欲也沒了,畫了圈圈之後開始看下一篇。

翌日傍晚,一百九十一份貢士答卷被批改完,選中了前十名。

曹大學士早先看到過何似飛的萬字手稿,雖說殿試上寫得館閣體同何小公子手稿裏那鋒芒含蓄內斂的字不大一樣,但到底是一個人寫得,筆鋒走勢總能看出一些端倪來。

尤其曹大學士還是寫字大家,自然一眼就看出了這份畫了十六個圈圈的,正是何似飛的答卷。

為了避免作弊,一個讀卷官最多給一篇答卷上畫兩個圈圈,如果有人敢多畫,查出來後,革職可能都是輕的,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作弊,這還是欺君惘上!

而何似飛這十六個圈圈,那就是在場八位讀卷官,都為其貢獻了自己的圈圈。

曹大學士心情頗好,看來官員們到底都是正兒八經為國家考慮的,能寫出這樣策問的人才,就該點為第一名,日後青雲直上!

一位官員見曹大學士看著這份答卷,自己也瞟了一眼,掃到上面那令人震驚的十六個圈圈,立刻便想到自己方才讀卷時看到的頂尖答卷,當即高興起來,道:“大人,現在所有答卷已經讀完,我們是否可以揭開糊名,看看這位到底是誰?”

曹大學士心說不用揭開,老夫已經知曉他是誰了。

但按照規矩還是得揭開了,可這要是揭開了,皇帝不同意將何似飛點為狀元,該當如何?

就在他猶豫之際,忽然聽到殿外小六子的聲音:“諸位大人,陛下得知大人們將答卷已經批改完畢,特讓我來請大人們共去乾清宮一議。”

他身後還帶著不少侍衛,都是來運送答卷的。

曹大學士心一橫,便沒揭開,心道到時先讓陛下點出狀元了,再揭開糊名也不遲!

讀卷的宮殿距離乾清宮稍微有一點遠,但此刻天氣不錯,加之諸位大人已經在宮殿內呆了好些日子沒出來走動過,這會兒一個個也懶得坐轎子,都跟著小六子往乾清宮走。

諸位大臣們在乾清宮坐定之後,用了飯的成鳴帝才姍姍來遲,諸位起身跪拜。

跪到一半,曹大學士忽然聽到陛下說:“這答卷怎麽還沒揭開糊名,快揭開吧。”

曹大學士:“……”突然就跪不下去了。

聽著那悉悉索索的拆除糊名聲音,曹大學士面色鐵青,成鳴帝目光落在他臉上,有些好奇:“次輔大人這是怎麽了?難不成這接近兩百位貢士中,跳不出幾個可用之才?”

曹大學士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好在成鳴帝也並非要他回答,反而繼續道:“朕倒是懷念當時老師那一年的科考,不僅出了綏州余明函,還有當年的小詩聖,更有祖父、父皇左膀右臂的幾位肱骨大臣。就怎麽說吧,有時候一年就是會出許多人才,但更多時候,我泱泱大國,三年也出不了一個能讓朕放心交予權柄的人啊。”

曹大學士感覺陛下這話就是在影射這一年,他是一個都不想要。

臉色更加難看。

成鳴帝感慨完,自己先拿起那放在第一個的答卷,這張答卷上的字對他來說也比較熟悉。

因為前幾次,他正好看到過何似飛寫最後那首詩。

成鳴帝倒是先沒看那十六個圈圈,只是開口道:“這字倒是不錯。”

隨後,他便開始仔細讀下來。

成鳴帝不像是他父親那樣,都當了很多年的閑散王爺,突然發現自己的弟弟們全死了,這才被緊急召回京城,成為皇帝。

自此兢兢業業,生怕外戚專權,生怕自己寵幸出一家獨大的太監和權相,到時他百年後,史書評價——“當皇帝是‘半路出家’,當了後就忘了本,敗壞了祖宗基業,大厲朝的衰敗在這位皇帝時就已經有了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