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2頁)

這麽接……感覺就是自曝老底自取其辱。

就在王大人想要開口讓曹義光曹先生總結時,曹義光也開了口:“王大人?”

恰到好處的疑問語氣,讓王大人不開口都不行。

王大人:“……”

這真不是曹義光刻意為難王大人,他只是提醒王大人要遵守規矩。畢竟,王大人那麽喜歡規矩中的‘敬老’這一點。

-

瓊笙社開年第一宴的頭籌居然被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拔得,這個消息當晚就傳遍了整個京城文人圈。

有人飲酒忿忿:“定是因為沒邀請我,這才被那少年給搶了風頭。”

有人搖扇自憐:“邀請我了,可我那日當值,走不開,哎。”

大多數人都比較理智:“那少年到底何來頭?討論的哪一論題?同桌都有誰?這麽小的年紀,只要不是跟王大人一桌,其他的……讓給他一個頭籌也不是沒可能啊。”

翌日,京城小報便發行了整整十八頁,將文會記錄清清楚楚的登記出來。

午間,石山谷在廚房做飯,花如錦和鄒子潯帶著京城小報走進何似飛的小院,道:“似飛啊似飛,你先下可成了壬辰年開年京城最風光的人。”

何似飛看了一眼他倆的打扮,略微一想,便猜到了實情,道:“京城小報不好搶?”

花如錦道:“可不是,我讓我書童進去搶,那瓊笙書肆還不給賣,說前面已經有不少書童搶過了,擔心有人積攢多份,再高價另外售出。必須得正主親自來買。於是我和鄒兄便過去了,鄒兄擠得快一些,買到了,我就沾了光,能與之同觀。”

鄒子潯還心有余悸,道:“……瓊笙書肆這麽安排,真不會得罪人麽?”

畢竟要正主親自去買,有些正主定然不會自己出現在書肆,可這些人又想看到,瓊笙書肆就把人給得罪了。

何似飛思考了一下,道:“我覺得,那些達官貴人、王公貴族等,瓊笙書肆定然會親自派人送幾份上門,而剩下的……也就不怕得罪了。”

花如錦先前也為此疑惑,聞言露出一個了然的笑容,道:“京城還真是一個能把人按照三六九等分得明明白白的地方。我等當真是最底層之人,只能自己去買。”

何似飛這回倒沒完全附和,而是道:“花兄,瓊笙書肆讓諸位親身去買,也是擔心小報被有心之人囤積在手,他們高價售出,反倒是讓更多家境一般的書生看不到小報。如此一來,倒是維護了底層文人。”

親身去買和拿錢也買不到小報,對於想看小報的人來說,自然會選擇前者。

花如錦道:“這麽一想,倒還真是如此。”

鄒子潯一直在看這份小報的內容,道:“何兄的這份辯論,我這麽看都覺得十分精妙,簡直是改一百遍可能都寫不出來,何兄卻可脫口而出。太讓我佩服了。”

何似飛道:“倒也不算完全脫口而出,此前跟老師便討論過類似的辯題罷了。”

鄒子潯“哦”了一聲,道:“原來如此。”

花如錦則看了鄒子潯一眼,微微搖頭,未置一詞。

等他們出門,走在路上,花如錦才對鄒子潯道:“鄒兄,雖說何賢弟之前討論過類似辯題,但你且仔細看看小報,王大人起的頭……那是討論過類似辯題就能脫口而出的麽?”

那是得把自己此前的論點打亂,重新整合語言,才能接得住的。

鄒子潯:“……!”

何似飛在瓊笙社的宴會上大出風頭,皇帝甚至都讓人買了一份小報送進宮裏,仔細看了一遍,笑道:“這小少年有意思!”

太監立刻將何似飛的來歷籍貫,師承何人都說了一遍,皇帝微微有些驚訝:“那豈不是算朕的同門師弟?”

他這麽一說,太監的額角當即跳了一下,就連最近給皇帝講授制衡之策的內閣首輔都沉默一瞬。

首輔大人躬身行李,勸道:“陛下。”

皇帝收斂了一些,道:“你們啊,嚴肅古板。朕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首輔道:“陛下請講。”

“也沒什麽,就是這小報上怎麽沒寫少年郎的師承,意思是京城中人還不知道他師承余老?”皇帝問。

太監自從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跟著他,對他的想法了如指掌,道:“可不是麽,奴婢問了那買小報的侍衛,京城中人確實還沒幾個直到何小公子何解元的師承。”

皇帝又問:“那他為何隱瞞?”

太監想了想,道:“奴婢猜,原因有二。其一,余老曾與先帝鬧出過些嫌隙,先帝甚至在氣頭上時說過不要余明函弟子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