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3頁)

何似飛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悠閑了四年,覺得自己‘歇息’夠了,潛意識也是想在這個時代混出個不大不小的名堂吧。

他今年十二歲,不早不晚,正正好是可以出門開眼界、看世界,再決定日後走哪條路的時間。

士農工商,古代四個階級,他已經接觸過‘農’,自覺種田的話,基本上一輩子都在黃土裏翻不了身,只能堪堪養家糊口;‘工’的話,他會木匠活,不僅僅是雕刻一些掛件擺台等小玩意兒,他還會在各種木匣子上雕刻花紋——如果他真要走這條路,去縣城見見世面,最好多拜幾位老師,博采眾長,才能有所精進。

至於‘士大夫’與‘商人’,排在四階級的頭末,何似飛這四年來都未曾接觸過,說不定到了縣城就能見識到其中地位的天差地別了。

何似飛考慮的時間,何一年已經給他買了一刀黃紙,又買了一刀二兩銀子的宣紙,仔細包好,說:“這一刀宣紙,後日你來鎮上,自己送給成安表哥,表達對他的謝意。”

何似飛立刻點點頭。

隨後,何一年又給他買了兩支普通兔毫毛筆,還有一方硯台,連紙一共花了三兩銀子。

何似飛看著何一年從衣衫內袋裏掏出三吊銅錢,再看他已經癟了大半的內袋,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復雜又莫名的情緒,眼眶不知不覺就有點酸。

掌櫃的看著他們這一對爺孫組合,忽然道:“這位老爺,您是給小公子啟蒙買筆墨紙硯嗎?”

何一年笑著說:“是的,不過我家孫子這個年紀啟蒙已經有點晚了,他表哥五歲就開始啟蒙了。”

“不晚不晚,只要用心讀書,什麽時候啟蒙都不晚。”掌櫃的挺著微微發福的身體,笑容愈發大,“我們店裏還有些啟蒙書籍,比如《三字經》,只售價八百文,您要不要再看看?”

何似飛擡眸看了看掌櫃,他估計是覺得自家爺爺給自己啟蒙就買二兩銀子一刀的宣紙,覺得自家可能比較有錢,所以開始推銷書籍。

但其實這一刀宣紙是拿出去送人的。

何似飛立刻說:“不用了,我們就要這些。”

掌櫃的聽到這話,臉上的笑容一點也沒淡,道:“好嘞,這就給您結賬。”

回村途中,何奶奶聽到一刀宣紙就要二兩銀子,簡直有些肉痛。

當年開荒時候朝廷的政策雖然是按照人頭,一人可以分得五畝地,但這些地得村民自己開荒。當年何似飛只有八歲,身子骨又不是一般的弱,根本沒力氣開荒,全都是何一年與何奶奶在做。

因此,趕在登記時間截止之前,他們倆人一共只開荒了十二畝地。

算下來,這十二畝地就是他們家登記在冊的田產,七年免除所有契稅。

根據何似飛的了解,這十二畝田地分為八畝水田和四畝旱地。水田可以種稻子,稻子又分為早稻和晚稻,一年兩熟。他上回聽李家四郎說,他們上河村一般水田,一畝地平均年產水稻三石出頭,大概一百八十斤到一百九十斤之間。而他們家水稻的草都是何似飛認認真真拔掉的,他照顧稻田用心,稻子產量自然也高——何家一畝地稻子年均產量大概在二百二十斤。比普通人家的稻子產量多了三四十斤。

為此,何一年和何奶奶都誇過他。

早稻三文錢一斤,八畝水田產稻一千七百六十斤,全部賣出去可得五千二百八十文錢。

而晚稻因為種植時間長,日照充足,顆粒中的水分充足,口感更好,價格一般在三文五一斤,全賣出去可以得六千一百六十文錢。

至於四畝旱地,何家一般種土豆、紅薯或者玉米,每畝產量約莫五百斤,一般一文錢左右一斤,能順利全部賣出去,就是兩千文錢。

算下來,何家一年總收入是一萬三千四百四十文,也就是十三兩銀子出頭。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情況,除去買種子的三兩銀子,何家一般要給自己留下兩百斤水稻吃,這就只剩下十兩銀子了。

何似飛記得自己從前看過的叫《紅樓夢》的小說裏寫,二十四兩銀子可以夠兩小戶之家過一年。也就說,一戶人家日常采買,開銷得十二兩銀子。

何家過的比較清貧,衣物等都是何奶奶借用村子的織布機自己織的,只需要付租借費用。不過,今兒個穿的這種‘撐臉面’的細棉布,那都是買的,一匹布得一兩銀子到二兩銀子不等。

所以,除去一些必要的開銷,何似飛估摸著自家一年能攢下五兩銀子。這還不算最初蓋房子的銀錢。何似飛猜,除去蓋房的十兩銀子,家裏這四年恐怕一共也才攢下十兩銀子而已。

而今兒個爺爺給他買了筆墨紙硯,奶奶買了兩匹布,一共花了五兩銀子又五百文。

這已經比他們一年能攢下的銀子還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