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劉娥

太後要重用武將!

大殿之中陷入難得的寂靜。

在這個官家說一句朝臣便要在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懟十句的大殿, 沒有人回答趙禎的話。

士大夫們像是震驚一貫好脾氣的趙禎竟一改往日的溫和對他們破口大罵,又像是在震驚趙禎竟把所有事情推在他們身上。

——他們只是臣子,只能勸誡, 卻阻擋不了官家做決定。

簽訂澶淵之盟也好,封禪泰山也罷, 乃至天書之事都是真宗皇帝的一意孤行, 他們做到了直言敢諫的分內職責, 但卻做不到更改真宗決策的事情。

就好比他們當初阻攔真宗封後劉娥, 他們據理抗爭了,可結果呢?

出身卑微,便擡舉她的娘家, 哪怕前夫也改成她的兄長,沒有兒子, 便給她送一個兒子, 絞盡腦汁也要封她為後。

真宗若是把琢磨給劉娥封後的事情用在治國理政之上,又怎會出現澶淵之盟封禪泰山這種讓人貽笑大方的事情?

“官家此言差矣。”

一位士大夫出列, 手持象笏向仁宗道,“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寇相公苦苦相勸,可結果是什麽?是真宗聽信小人讒言,誤以為寇相公要擁兵自重, 所以寇相公不得不同意簽訂澶淵之盟。”

“更有甚者,還說出百萬之下可直接答應的話。”

“若不是寇相公私下威脅曹利用, 只怕澶淵之盟的歲幣會更多。”

“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澶淵之盟如此,封禪泰山亦如此, 甚至天書之事都是真宗的一意孤行。”

“我們身為臣子, 有勸誡的本分, 但卻代替不了真宗決定任何一件事,若真宗能看破這些事情的關鍵,又怎會做出這些荒唐之事?”

越來越多的士大夫們出列進言。

在直言敢諫冒犯天顏的事情上,士大夫們從來爭先恐後,一道道聲音響起,最終匯成一句——

“官家,此三事乃真宗決策,與臣下無關。”

趙禎手指微微收緊。

他才十四。

若生在尋常百姓家,這個時候還是個孩童,但他生在趙宋,此時已是登基兩年的官家。

這些年裏,他習慣了被士大夫們勸誡,習慣了大娘娘替他做決定,甚至習慣了大娘娘擋在自己面前緩解士大夫們生冷冰硬的進言。

可當時大娘娘一言不發,而士大夫們咄咄逼人時,他突然發現自己沒有獨面士大夫們的能力,盡管此時的他處於震怒之中,斥責士大夫們的話張口便來,甚至憤怒之下連手邊的東西都摔在地上。

但當士大夫們一個一個出列,細數父皇的過錯失,那些暴起的怒火像是遭遇一場春雨,頃刻間灰飛煙滅。

好像是這樣?

好像與士大夫們沒什麽關系,而是一切都是父皇的過錯?

可又不是這樣。

父皇並非真正的昏聵之君,父皇也有想平息戰爭想治理好國家的心,是這些士大夫們誤了父皇!

“你們胡說!”

趙禎緊緊握著拳頭,“父皇才不是這種人,是你們口蜜腹劍,是你們欺上瞞下!”

但他的聲音剛落,殿內便響起士大夫們的聲音——

“官家,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鑒,怎會做出欺上瞞下的小人行徑?”

“官家此話將臣的顏面置於何地?”

“官家,臣寧死不辱!”

士大夫跪在承明殿。

一人又一人,直至跪滿整個大殿。

趙禎愣住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士大夫們跪倒在地,絕對的臣服,可又絕對的不服,仿佛他是史書上的暴虐之君,所以才讓這些人全部跪在他面前。

趙禎有些喘不過氣。

他潛意識覺得自己好像是錯了,否則士大夫們不會這麽做。

可理智又告訴他,他沒有錯,錯的是拿著一腔忠君愛國之心的士大夫們在誤國。

“你們這是做什麽?”

攥著的拳頭松開又握緊,握緊又松開,幾息之後,趙禎聲音軟下來,“快起來,都快起來。”

但士大夫們並沒有起來。

他們仍跪在原地,痛哭流涕哭訴著自己的忠心熱血被辜負。

趙禎身體僵了一瞬。

每當他仿徨無助時,他總是習慣性求助自己右邊的大娘娘。

今日也不例外,他又一次把目光看向這個護著自己多年的大娘娘,想從她身上得到答案。

但他忘了今日是大娘娘宣布不再臨朝稱制,而是把朝政全部交還於他的日子,當他求助的目光落在大娘娘身上時,大娘娘淺笑看著他,但卻一言不發。

——她不再像舊日那樣母雞護小雞似的把他護在身後,而是讓他自己面對士大夫們的狂風驟雨。

趙禎有點慌亂。

“大娘娘,您快說句話啊。”

他不顧臣子們在哭訴,小聲向身邊的劉娥道。

劉娥笑了一下,“官家,您是大宋的天子,這些事應由您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