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劉娥

大宋官家不配為君!

【這裏再延伸一下大宋對武將的歧視, 依舊是讓人血壓飆升的制度。】

【寶寶們都知道,古代有個刑法叫黥面,就是在臉上刺字, 到了宋朝這一代,只要是從軍的人, 都要在臉上刺字。】

士大夫:“???”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有什麽值得天幕單獨拎出來說的理由???

軍士們不約而同摸著自己身上的刺青。

——他們是軍人, 是保家衛國的人!為什麽罪犯的刑法落在他們身上!

【軍士刺青的起源於唐末。】

【當時之所以有這個刺青, 是因為唐末中原大混戰, 很多人不願意當兵,被抓壯丁之後半夜逃跑,為了防止軍士們逃兵, 就發明了刺青制度①。】

【這種制度是戰亂時期才存在的東西,當國家歸於太平, 刺青也應該隨著戰亂的消失而消失, 但是宋朝卻沒有消失,直到南宋滅於元朝的鐵騎之下, 這個制度才隨之消失。】

趙禎回神了。

——他的大宋,亡了?!

亡於元?!

士大夫們齊齊破大防。

破防的不是天幕把給軍士們刺字翻來覆去說,仿佛軍士們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破防的而是大宋亡了!

——亡於元朝的鐵騎之下。

“不,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們每年給遼國送歲幣,邊疆之間無戰亂, 怎麽可能會滅亡?”

“讓咱們亡國的人不是遼國,是元國。”

“元?那是什麽國家?”

“我從未聽說過這個國家!”

“一個名不經傳的國家,怎麽可能把大宋給滅了?!”

“不重視將士, 不把百姓當人看, 這樣的國家活該被人滅了!”

“就是。”

“哪位義士振臂一呼, 我肯定跟著他起義!我受夠大宋的賦稅了!”

【扯遠了,咱們繼續說狄青。】

【狄青早年犯過事,所以他臉上也有刺青,為了這些刺字,他沒少受士大夫們的冷眼呵侮辱。】

【這個時候仁宗趙禎就出來做好人,就說愛卿啊,你看你臉上的刺青多礙事,要不想辦法給去了吧,省得士大夫們再歧視你②。】

天幕之上,趙禎循循善誘,態度溫和。

戰功赫赫的將軍本該意氣風發,揮斥萬千,可立在趙禎面前的男人卻拘謹侍立著,察言觀色的本領遠比士大夫們強得多,他偷瞧了一眼趙禎,又飛快收回視線,措辭卑謙又小心,“臣不覺得這是一種侮辱。”

“官家提拔臣,並非臣的門第與家世,而是臣的才幹。既為才幹提拔臣,臣臉上有沒有刺青又有什麽關系?”

“當然,如果官家不喜歡,臣也可以藥水去掉。”

他謹慎回答著趙禎的話,怕趙禎生氣,又在話的末尾飛快補上一句。

“好一個狄大將軍。”

劉娥面上笑意極淡,“都道君子可欺以方,咱們的士大夫們睚眥必報得理不讓人,反倒是狄將軍更為適合這句話。”

張耆尷尬一笑。

——他也是士大夫來著。

不過太後主動轉移話題,不再逼問自己如何幫她,他還是比較開心的。

尷尬一瞬後,張耆迅速調整心情,順著劉娥的話往下說,“狄將軍是難得的君子。”

“所以,君子就得這樣被人拿劍指著,拿語言侮辱著?”

劉娥冷冷看張耆,“甚至栽贓陷害,讓他不得善終?!”

“……”

這話他要怎麽接?根本沒法接。

士大夫瞧不起軍士是事實。

這個事實來自於官家的縱容,來自於大宋的立國不正。

除非官家更改大宋的立國之本,否則這個個事實永遠無法更改。

張耆捋了捋胡須,十分好脾氣打圓場,“唉,此事的確是他們做得太過。”

“可惜那個時候的老臣多半已經死了,否則老臣必是要勸一勸的。”

“狄將軍乃當世名將,怎能受他們這般侮辱詆毀?”

張耆順嘴說了一句,“他們難道不怕沒了狄將軍,遼人或者金人打過來嗎?”

【狄青最終沒有去掉臉上的刺青,最終也不得善終。】

【狄青的悲慘遭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而這般苛待軍士的大宋,又得到了什麽呢?】

【得到的是金人滅了遼國之後,大宋再給遼國歲幣。】

【但錢能買到的和平不是和平,而是金人日漸膨脹的野心,隨後金人南下,攻打大宋的國都汴梁。】

天幕之上,汴梁城憑空出現。

昔日繁華熱鬧的都城此時被金人圍困,亂箭如雨,宋人節節敗退。

官家宋徽宗倉皇退位,讓位於太子趙桓。

趙桓成為新官家,商議如何抵抗金人的攻打②。

可金人攻勢甚急,汴梁城內早已人心惶惶,就連此時朝中的士大夫們也如無頭蒼蠅一般,想不出半點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