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過渡

七年後。

一九七七年, 春。

日子過的飛快,時間更是最最禁不住混的, 上一刻好像還是七零年一月,甚至都沒過大年,現在就已經是七年後了。七七年春天跟往常每一個春天一樣,沒有什麽特別,但是一年又一年,小孩子們倒是都長大了。

大人倒是沒什麽感覺, 但是小孩子倒是一個個就像是小禾苗一樣,個頂個兒的茁壯成長,從小孩子變成了小少年小少女, 想不承認時光飛逝都不行。

王一城今年也都三十三了,要說結婚早的優點。你看, 誰能想到, 他家小孩兒都已經初二了, 寶丫今年十四歲啦。

不過這個年月,他這麽大歲數有十四歲的女兒, 也是很正常的。村裏人還有不少比王一城結婚還早。畢竟, 時代不一樣。不過比他晚的也很多。

村裏結婚晚的,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大多數都是知青。

城裏是比農村結婚能晚一些的, 他們農村不少都不太讀書, 大了一些就趕緊相看, 自然結婚早。可是城裏就不同了。不過七年過去, 他們村子的變化倒是不算大。

王一城倒是依舊隔三差五的回村子裏看熱鬧, 倒是寶丫他們已經不在村裏上學了,寶丫今年讀初二, 在公社初中念書,她一起升學到初中的,還有很多小學同學。

也是從他們這一茬兒小孩兒開始,學校招生比以前多了。輟學率也降低了。

當然,這個功勞主要要歸功給各個工廠,特別是汽修二廠,因為招工有要求學歷,所以大家還是樂意給孩子多謀一個出路的,學習就是了。

倒不是他們這一茬兒老師會做動員,而是這幾年招工,越發的看中學歷,但凡是家裏條件還可以的,都會努力讓孩子學一學。多少也是個出路。

像是老王家,寶丫有很多哥哥姐姐,紹文紹武大丫他們,他們考上了高中,現在仍在讀書,他家算是讀書最多的人家了。別看老王家工人多,看起來條件挺好。但其實這些年村裏人也有盤算,大概也看得出來。王家在村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算不得條件最好的人家,主要就是,他家勞動力少,而且孩子們都在讀書。

一般人家孩子初中就能幫家裏幹活兒了,但是他家還在念書呢。

像是紹文紹武,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都在讀書,這可是實打實的勞動力。雖說他們也幫著家裏幹活兒,但是那怎麽比得上整天上工的人呢。

關於念書這件事兒吧,有人覺得合適,有人覺得不合適。

反正村裏說啥的都有,但是因為本地還是比較重視讀書,所以男娃兒讀書倒是沒人說啥,只有女娃兒,背地裏多少有點嘀嘀咕咕,嗯,有人說田巧花燒的慌。

說真的,初中畢業的時候,田巧花也有點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們繼續讀下去,她算是村裏最開明的老太太之一了,但是她這個年月出來的老太太,見識總歸是有限的,所以她其實也是猶豫的。

不過田巧花的優點就是,她這人並不獨斷獨行,他們家可是為此開了一個全家會議,全家大小,就連最小的紹傑都參加了。小學生紹傑激動的搓手。

沒想到,他也有摻和家裏大事兒的時候。

這次家裏開會,為的就是讀書,孩子們自然是想讀書的,可是也都知道讀書多費錢,這不光花錢,還牽扯了一個勞動力。這一進一出可是兩手兒了。

很多人不想家裏孩子上學不僅僅是要交學費,也是因為還少了一個勞動力。

其實王一城已經單獨分出去了,按理說,他參不參加這各家家庭會議都可以,但是作為家裏一份子,王一城還是參加了,並且觀點鮮明,他是很明確的,該讀書。

他雖然算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但是幾個小孩兒都整天“小叔小叔”的,像是大丫二丫還有紹文紹武他們更是幫他幹了不少活兒。王一城可不是沒長心。

他認為該是讀書的,畢竟多讀書多條路。

而且說實話,他分家出來了,讀書了也沒花他的錢。

不過這件事兒還真是跟錢沒關系。

主要是王一城知道,這些孩子一定能趕上恢復高考,別說他們了,就連他自己,那都能趕上!他很確定這一點,如果趕不上,那麽於招娣就沒有必要讀書了。

於招娣也就比他小幾歲而已。

所以王一城知道,這恢復高考,恐怕是不看年紀的。

所以於招娣都再努力。

他們這畢業很多年的都努力,那麽這些孩子都是應屆生,那自然是要讀書啊。

正因此,他是堅決旗幟鮮明的,而家裏也同意了他的看法,幾個孩子繼續讀書。王一城在家裏說話還是很好用的,誰讓,人家有一個做廠長的媳婦兒呢。

這些年。小孩子長大了,汽修二廠也越幹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