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真是三角板的威力嗎(第2/3頁)

這不是剛剛好的移過去就能開工嘛。

他都打算電話通知工業區的建設放緩等這邊的進度了,把焦盆工廠和大嚶工廠分開在兩個區豈不美滋滋。

可真的參觀下來,才知道哪有這麽簡單。

也算是明白了小日子的汽車工業為什麽能夠打遍天下。

面對三百億美元的大佬,世界巨星,潛在的合夥人,日產也沒遮遮掩掩。

或者是根本沒想著他會拼命的深刻理解學習。

順著巨大廠房生產線的參觀專用通道講解的時候,就豪氣沖天的提到,一輛流水線上最便宜的日產車,都比一部法拉利、勞斯萊斯難以制造。

可能是知道荊小強的倫敦足球俱樂部隔壁既有英菲尼迪車行,又有邁凱倫研發中心。

還特別把這兩者也拿出來說:“因為每輛法拉利、勞斯萊斯、邁凱倫幾乎都是純手工打造,不計成本的堆砌豪華工藝,可現代工業流水線,既要大規模量產還要保證質量統一,既要高效率生產降低成本,還要保證技術上和價格上都有足夠商業競爭力的產品,最後還要找和無數同行競爭對手同級車的市場搏殺中取勝,這樣的車才是最難造。”

從二三十年後回來的荊小強在內心默默點贊。

他在花旗的二十年,就是親眼見證花旗品牌逐漸消亡的二十年。

他現在從滬海開始的五年,也見證了內地第一個正式走上這種模式的桑塔納車型,聽說滬海工人當初都難以置信每輛桑塔納的所有配件都可以相互對換匹配,而不需要敲敲打打的去抹平那點公差。

在這之前的所有國產車,幾乎都算是純手工,哪怕很普通的車輛,也遵循的是勞斯萊斯那套模式,還離人家的工藝跟材料、各方面性能差了十萬八千裏。

自然被現代制造業給甩開。

面對歌星嘛,人家可能也覺得多說點你也聽不懂,當著會長有點說嗨了的和盤托出。

“這個困難裏有個最基本的三角理論……”

說到這裏還隨手抓了張紙疊成三角演示:“成本、質量、效率也就是技術能效占據三角,你要提升技術效率,必然增加成本,技術不變的前提下壓低成本,只能犧牲質量,要提高質量,那成本又上去了,總之不可能三個目標同時達成,保持一個平衡點,才是這種現代工業的關鍵!”

說得興起,還用了不少專業術語,把那三角形的紙板模擬成蹺蹺板一樣。

會長先生都頻頻點頭了。

殊不知這幾年荊小強的日語水平在各位仙女兒的調教下直線上升。

他真的聽懂了。

大嚶可不就是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一塌糊塗麽,鉚足了勁只會做豪華車,因為那個他們熟悉的高端市場沒有更多競爭對手,成本就不用考慮,因為訂單少,甚至效率也不重要,一個勁兒的堆質量就是。

這就是為什麽大嚶汽車要破產的原因。

單靠萬分之一、十萬百萬分之一的洋蔥頭大富豪客戶,單價賣得再高,也很難跟百萬、千萬甚至過億的用戶群體比利潤。

一個奢侈品的包包,普通工薪階層出於虛榮透支擠壓別的開支,大多還能湊上消費,形成旋渦狀的向心力。

實際上也能沖量。

可一輛這種級別的頂級豪車,往往是普羅大眾一輩子不吃不喝都買不起的東西。

實際銷售就只有那麽點。

所以哪怕豪車的做法,也應該是遵循這三角板理論,保證成本、質量、效率同步上揚,而不是翹那麽高,孤陽不長嘛。

嗯,這也跟歌舞劇演員三環均衡才是好演員的道理一樣。

不過荊小強臉上還是裝著茫然又微笑的樣子,煞有其事的點頭嗯嗯。

坂井下飛機後都不忙著去跟社長討論新節目的事情,突破社恐的全程牽著會長爪子,盡量也跟著想拼命聽懂。

然後她才是真正的眼神空洞,完全迷茫的醉心於身邊男人。

於是給人感覺這倆明星智商真的挺有限。

起碼在工業領域,讓介紹的制造本部長、品牌本部長等等都很有優越感。

其實荊小強內心已經想明白了接下來的局面,肯定是要把這個廠搬遷到HK去依樣畫葫蘆的生產,甚至包括前期成本很高的大量焦盆工人、管理層都要請過去。

但他這會兒腦海裏轉悠的已經是,既然你們這麽牛逼,為什麽會連續三年虧損呢?

僅僅把責任推到競爭對手太厲害,豐田、本田不給日產留市場,好像有點牽強吧……

不搞清楚這個問題,荊小強也沒法解決自己把三個品牌的汽車生產出來,還要盈利銷售的市場問題吧。

好在這個看似可以請博導洋洋灑灑寫幾萬字論文來分析的大問題,很快就把答案擺在了荊小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