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強子,算我一個(第2/3頁)

連文哥都很是震撼的跟著她去參加了好幾次洽談。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他們這幫人拍電影還有點為愛發電的意思,純屬興趣愛好,要拍出牛逼的東西,至於市場接受,能盡量不虧本就好。

荊小強上次跟張導簡單聊過幾句市場化靠攏的意思,其實他知道跟這些真正的天才、神仙說這些東西沒用,得他們自己去經歷跌宕起伏之後發自內心的做出調整。

可安寧面對來自各省的經理甚至官員,嫻熟的拿出滬海、鵬圳那邊洽談的範本,沒錯,價格都是可以談的,譬如閩建省全省的放映權五萬塊就已經買走,但滬海付出了三十萬。

兩地的電影院數量、票價、觀影人數肯定都有巨大的差別,您可以掂量下報個價我們再談。

甚至談不攏等等看也行,看看其他省放映之後的反響。

這也是時代造就。

整個內地電影市場還沒形成那種大鱷盤踞的幾條院線,各省市電影院自負盈虧,全都在摸索自己搞。

所以制片方跟電影院直接談。

然後直接現款結算。

簡單粗暴的就看見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現金收回來!

這部電影當時是搭著《太平輪》、《滬海1920》的五千萬港幣投資間隙拍的,也就喬恩順便拿了兩百萬港幣的片酬,畢竟那時候連荊小強都不知道政策改得這麽快。

然後其他費用基本沒花,HK人手帶滬戲學生現場體驗,按天拿生活費而已,蘭玲像個廉價童工似的拿了兩萬塊,就這已經讓鄒珣嘖嘖嘖,安寧去給張導當配角的時候,莉姐主演才六千。

現在唰唰的幾百萬到手,而且還僅僅是內地放映權,港台東南亞的麥培薇主持推銷,然後最重要的是還會到國際上賣一波。

安寧說起這些已經滾瓜爛熟,我們家小強拍的不是一部兩部電影,是在整合港片資源,全力沖擊歐美市場。

文哥聽得目瞪口呆。

本來他還有點傲氣,這電影是不錯,但講的是什麽玩意兒啊,有內涵有意義有情懷嗎?

也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商業片。

安寧現在已經可以禮貌而不尷尬的呵呵了:“不然呢,只有賺了大錢才有資格談文藝,錢都沒有,窮哈哈的只能指望到國外影展上撈點殘羹剩湯有什麽意思?當外國人的狗麽?”

這特麽真不是荊小強太清楚的事情。

上輩子的安寧,就像她撬了荊小強的墻角這樣,就是在拍陽光燦爛的時候撬走了文哥,而且還是從內地影壇大姐頭的手中硬生生搶走。

只是惹惱了局面也沒熱乎好久,她又在拍《雪原谷》的時候愛上個外國演員,就拋下國內大好事業局面去看外國月亮了。

荊小強知道的僅僅就是最後這點。

平時沒少調侃她崇洋媚外,但近朱者赤,安寧現在眼裏只有自家那強壯男人,對國外也沒那麽稀罕了。

文哥大著舌頭:“外國人的狗?怎麽說?”

安寧才簡單的描述下:“總之除了阿龍、傑哥這種功夫片巨星,所有華裔演員就別在歐美市場浪費時間了,喬恩不就是鮮活的例子,但我們可以用歐美大制作來打磨我們的班底跟導演、攝影……”

聰明如文哥,一聽就明白荊小強這套把戲。

用港片的內核跟制作班底,搭配全部歐美演員講歐美故事。

其實就是後來的中國制造電影版,用HK較低的制作成本去對標好萊塢,大量出品沖擊市場。

這時候很多華人演員包括文哥這些內地演員,還夢想歐美市場是最自由公平的市場,只要你會講故事就能出頭。

可實際上包括雙周一龍、傑哥還有大量亞洲演員耗費了二三十年時間努力之後,發現除了東方功夫片,歐美根本不需要東方文戲演員,刻板印象種族歧視整整消耗掉這一批演員最黃金的時間才被證明出來。

荊小強就是回避這個,投機取巧的既打響了港片的牌子,又不會讓歐美市場抵觸。

只要持續開工,港片就會越來越好,真正成為亞洲好萊塢基地。

這是個巨大的局面啊。

可能荊小強在酒吧裏講得太像開玩笑了。

更可能是大局面靠捧哏,還得換個人來描述。

特別是安寧擺事實講道理的把最近幾部戲的收益列出來,還不屑的表示這只是點漱口水,我們的主要利潤都在國外市場,那部《雪原谷》在焦盆和歐洲就賣了兩千多萬美元吧。

安老板才二十一歲,說起兩千多萬美元的表情,跟荊小強如出一轍,卻讓可信度直線上升。

文哥有點激動:“我想跟強子好好談談……”

安寧忙得不可開交:“他馬上就飛東京了,你跟他談,我們分了區域的……”

激動的文哥沒琢磨這句我們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