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自作孽(第2/2頁)

徐傑坐下來,對方的海鮮面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一碗煮好的鮮蝦魚板方便面,還有一盆蒸好的蝦、鮑魚、扇貝、蛤蜊等等,想吃什麽自己往面裏放,誰敢說這不是海鮮面?

“我想過了,還是覺得悲劇比較適合我。”蘇蕓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徐傑。

短劇無非就那麽幾種類型,喜劇、悲劇、正劇,想要在總決賽中取勝,表演就必須具有感染性,平淡的故事和嚴肅的氣氛不適合在決賽這麽重要的競演中出現,所以只剩下兩個選擇,喜劇和悲劇。

對她來說,演喜劇會有一定的負擔,而且長得漂亮的人演不了戲劇,縱觀各種喜劇電影和小品,裏面的美女多數都是以花瓶的角色出現,很容易被人忽略演技,最重要的一點,她認為自己沒有喜劇天賦,所以悲劇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在《跨界演員》中,她不止一次演過悲劇,比如第一輪的姐弟戲是悲劇,後來的白娘子也是悲劇,所以演悲劇對她來說是輕車熟路,特別是哭戲,甭管大哭小哭,梨花帶雨的哭,還是以淚洗面的哭,她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做到。

徐傑一邊吃面一邊點頭,從對方這幾輪的表現來看,雖然飾演的各種角色都很出彩,但真正能夠做到輕松駕馭的,還要數悲劇。

在總決賽的賽場上,自然要演繹自己最拿手的角色,這樣既保險,又不會翻車,而且悲劇能夠帶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深入到劇情當中,只要被感染,紅起眼睛,流出眼淚,冠軍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只是這樣一來,就比較考驗他這個編劇了。

能否寫出感動人心的劇本,這是取勝的關鍵,演員演技再好,沒有好的劇本,再神的演技也白搭。

“寫什麽呢?”徐傑皺起眉頭。

這段日子寫了太多的劇本,該能想到的故事都已經寫的差不多了,現在再讓他去寫出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實在令人頭痛。

“姐弟演過,姐妹也演過,母女……”蘇蕓眯著眼睛打量著蘇蕓。

蘇蕓聽見後立刻搖頭,“我還是個孩子,演不了母親!”

不為人母,又怎麽能演出母親的偉大?有些感情,不是光靠理解就能夠表演出來的。

“你可以演女兒,講述獨居母女相依為命的心酸故事……不行!”徐傑說著說著,自己就給否定了。

他覺得在總決賽的賽場中,不適合演這種帶有教育意義的短劇,而且一味的煽情有可能適得其反,遭到一部分觀眾的厭惡。

強行煽情最為尷尬,一旦掌握不好這個度,表演就會變成尬演。

徐傑想著想著,突然覺得以往的悲劇並不適合這次的總決賽,而且蘇蕓已經演過,再演類似的悲劇,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欣賞疲勞。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許多演員就是因為同一種類型的角色演的太多了,結果最後反而被觀眾詬病。

就像都市劇中的傻白甜角色,女演員第一次演,觀眾會覺得把角色演繹的很好,可如果總演這樣的角色,觀眾會怎麽樣?甚至會給演員本身插上傻白甜的標簽,一說到傻白甜,就會聯想起某個女演員。

雖然蘇蕓現在參加的只是一個競演綜藝節目,但是徐傑並不想再為蘇蕓立這樣的人設,現在想想,這樣的內容保險是保險,但是沒有任何的驚喜,一旦悲劇的人設形成,那麽對蘇蕓以後的戲路也將有很大的影響。

據他所知,蘇蕓最近接到的一些劇本裏面,許多都是姐弟姐妹這樣的內容。

而且從節目策劃的角度來考慮,如果三位演員都選擇穩紮穩打,表演自己最擅長的角色,那麽對節目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場災難。

沒有觀眾想看能夠猜到的東西,也沒有觀眾想要看一場平平無奇的直播,大家之所以關注,是期待能夠在總決賽中看到驚喜,就像節目開播第一期時的全明星陣容一樣。

一旦總決賽失去驚喜,那麽整季的《跨界演員》也將變稱虎頭蛇尾,那樣一來,即使前面的節目在精彩,最後也會被打上一個標簽:無聊!

徐傑重新打量起蘇蕓,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什麽內容適合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