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糧食增產(第2/3頁)

到了正午時分,又有幾家村民割好了一畝地,衙差和書吏挨個給他們稱了重量。

四百一十六斤,四百一十三斤,四百零八斤,而最多的一家,竟然有四百三十九斤。

不說在場眾人覺得不可思議,就是那家村民自己,都以為是不是稱錯了重量。

嚴謹起見,衙差們又重新稱了一遍,結果還是四百三十九,一斤都不差。

此時的林遠秋,心中的激動已不能用言語表達。話說,這世上還有什麽比讓百姓們都能吃飽肚子更讓人高興的事呢。

一連忙了五天,後寺村的糧食收割才全部完成。

整個村三百多畝地,除其中二十六畝地的畝產沒達到四百斤,其他的全都在四百斤以上。還有就是,村民們發現今年的稻谷,比起往年,癟殼的小了許多。

林遠秋還是先前的看法,他覺得稻谷之所以增產,還是跟稻谷根部的通風有絕對的關系。

林遠秋把每畝地的產量都仔細做了記錄,以及與去年糧產的差異,也羅列了出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為預防夜長夢多,關於後寺村采用新的種植方法收獲高產糧的事,林遠秋很快寫了詳細的奏折,讓人送去了京城。

而後寺村的村民,除了晾曬稻谷,接下來就是忙著翻地準備種蘿蔔了。

……

九月的時候,村民們在城裏的宅子基本都已完工,剩下的就是晾幹以及打制家具了。

到了十月,天漸漸冷了下來,地裏也沒了活計,已陸續有村民開始住到了城裏。

此時,城裏人口增加的利處就凸顯出來了。不論是開包子鋪的,還是賣布匹衣料的掌櫃,都能明顯感覺到生意忙碌了起來。

再有就是西市比以往多了賣菜蔬的生意,就比如後寺村的村民,自從地裏的蘿蔔長出來後,他們會一次性挖上好多,再拉到城裏的住宅,然後每天挑上一些到西市去賣。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對城中百姓來說,能在冬日吃到新鮮蘿蔔,自然都是歡喜的。

可以說,後寺村的村民,整個冬日,因著賣蘿蔔也掙了一些銀錢。

……

“爹!”

才回到後衙,林遠秋就看到自家兒子隔著琉璃窗跟他打招呼。

他忙朝兒子揮揮手,眼裏滿是慈愛。

懷孕快四個月,鐘鈺柔已顯懷。

在林遠秋的印象裏,懷了孕的女人,行走起來,都該是小心翼翼的。

可鐘鈺柔卻不同,不論先前懷寶兒時,還是現下,都是行動自如,沒有半點耽擱。

見爹爹進到屋裏後,林墨逸挪著小屁股就準備從炕上下來。林遠秋很快上前,把兒子抱在了懷裏。

到了吃晚飯時,林遠秋看到桌上又多了一道兔子肉,看來這又是紅棗相公或是桂菊和蓮香家裏送過來的。

其實不止是她們三個,其他像繡娥她們,也常會送了自家種的菜蔬過來。

今日吳氏的心情很不錯,原來,白天桂菊相公送兔子過來時,滿臉喜色的說了桂菊已懷了身孕的事。

這讓吳氏和馮氏大大松了口氣。

從出嫁到現在,二十七人當中,已有十幾人懷了身孕,而這其中就包括了吳氏最為掛心的紅棗和蓮香,這兩人,再加上一個桂菊,三人年紀最大,吳氏自然希望她們能早早生下孩子,好當上娘親了。

……

依照規定,外任的地方官員,三年任期滿了之後,都必須依旨回京述職。所謂“述職”,就是外任官員匯報自己在任期中的工作情況。

這其中,官階在四品及以上的官員,直接向聖上述職。屆時皇帝會根據對方在地方上的治理表現,來決定該官員能否升職,還是停留在原位,亦或是革職查辦。

至於四品以下的官員,則由吏部、都察院、以及內閣一起考核,考核結果有三個等級,分別為稱職、勤職、供職。對於考核達不到等級的官員,朝廷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降調,也有被革職的,更有甚者會被交到刑部判處。

所以外任官員並不是脫韁的馬,行為做派也須得有法度才行。

就在林遠秋納悶自己遞上去的請誥封奏折,為何到現在還沒有答復時,就收到了回京述職的旨意。

林遠秋有些不明白,自己雖外任已滿三年,可先前兩年是待在永寧州和定胡縣的。而升任石洲知府後,就代表任期重新計算,所以自己的知府任期才一年呢,怎麽這次也讓他回京述職了啊?

來不及去猜想是什麽原因,林遠秋已很快收拾起出門的行李。

這會兒已是十月底。從塞北去京城,哪怕輕車簡行,也要二十來天才能到,所以他得早些出發才成。

想了想,林遠秋把水稻新種植法的冊子也放到了行李裏,這些冊子記錄了稻谷從育苗到收割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