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開收糧食(第2/3頁)

“紅棗相公?”

林遠秋一下子沒想起這人是誰。

吳氏解釋,“紅棗的相公就是陳家村服兵役傷了腿的那個啊。”

聽到陳家村,林遠秋立馬記起了這人,同時也想起紅棗、桂菊,還有蓮香,她們是二十七人當中,歲數最大的那幾個。

再聽吳氏繼續說道,“奶原本還有些不放心,擔心紅棗相公的腿腳不便,做不了多少活計,哪曾想人家不但能下田種地,還時不時上山打些野味,這樣勤快的人,肯定能把日子過好。”

老林頭也是一樣的想法,人只要夠勤快,哪有過不上好日子的道理。

……

都說人多力量大,這話一點都不假。

五十二間屋宅,在近千人的忙碌下,很快在六月中旬完了工。除了服徭役原本的時長,剩下超出的部分,府衙支付了四百多兩銀子的工錢,加上造房子瓦片和木料的支出,建造這些房子總共用了九百多兩銀子。

雖府衙花費這麽多銀子,可林遠秋並不擔心,只要城中多了人口,經濟自然而然就上來了,有了經濟,就有了稅收,想來不出一年,這些銀子就會回到府衙銀庫。

既然房子已經建造好,接下來便是搬新居了。

看到一間間嶄新的屋宅,那五十多戶人家早已樂得見牙不見眼了。

為了公平起見,林遠秋還是采用抓鬮的老辦法給大家分了房。

搬了新居,之後便是拆舊房,接著府衙的幾十名衙差,以生平最快的速度給各村量好了地塊。

量地塊時,那滿心滿眼的歡快,充溢著東城和北城的各處。

等分了地基,接下來就是村民們自己建造房子的時候了。

……

自從發現他們村的水稻比旁的村長的更快一些後,後寺村的村民侍弄的更仔細了。

而林遠秋,還跟先前一樣,每隔三、四天,就會去一趟後寺村,每次都會把稻子的成長記錄下來,如高度上的變化,以及長稻穗的時間。

在剛進入七月的時候,田裏的水稻就已經長出了稻穗。這對後寺村的村民來說,真可謂是天大的喜事了。要知道,往年他們種的稻子到了八月中旬才能生出稻穗,而如今卻往前了這麽多,如果不出意外,那麽再過三十多天,地裏的水稻?便可以收割了。

老天,這可是足足提早了一個多月啊。想到過不了多久就能收割糧食,好些村民已經把蘿蔔種子給準備上了,打算等糧食一打下來,就趕緊把蘿蔔給種上。

林遠秋分析了水稻早了這麽多時間長出稻穗的原因,他覺得最大可能還是通風。

插種的秧苗因著排列有規律,要比播種長出來的秧苗,根部多了透氣,也就是多了呼吸的空間,自然也就加速了生長過程。

自水稻長出稻穗後,林遠秋就縮短了間隔的時間,基本隔上一日就會往後寺村來,可以說,整個後寺村的田間地頭都留下了林遠秋的足跡。

糧食是百姓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哪怕在收成上有了小小的進步,都是一件非同凡響的事。所以林遠秋做得格外認真,記錄稻谷生長的冊子,也有了厚厚的一疊。

看著又曬黑了許多的相公,鐘鈺柔除了準備防暑氣的茶水讓相公帶著,剩下的只有心疼了。

“爹!”見爹爹下值回家,林墨逸很快就跑了過來。

馬上就要兩周歲的他,不但口齒清晰,跑起路來也是半點沒有耽擱。

每次吳氏見了,都會笑著說這娃兒的腿腳隨了他爺。

林遠秋蹲下身子,展開胳膊,等兒子的小身子沖到懷裏後,就一把把他抱了起來,而後再來一個舉高高。

小墨逸樂的“咯咯”笑,他最喜歡爹爹了。

林遠秋刮了刮兒子的小鼻頭,問道:“今日寶兒在家乖不乖啊?”

“乖!”林墨逸連連點頭,想了想,小家夥又說道,“娘親不乖,不吃飯。”

聽到這話,林遠秋忙看向妻子。

鐘鈺柔眼裏滿是笑意,已生了寶兒的她,自然知道自己的反胃和沒胃口,懷了身孕的可能性很大。

見到妻子的笑,以及手摸肚子的動作,林遠秋立馬反應了過來,頓時驚喜道,“鈺柔,咱們又要有孩子啦?”

“嗯。”鐘鈺柔有些臉紅,“寶兒怕是要有弟弟妹妹了。”

林遠秋大喜,忙喊平安去醫館請大夫。

大夫來的很快,等把過脈後,就告知了少夫人已懷有一個多月身孕的事。

聽到家裏又將要添人口,吳氏和老林頭自然高興。

而馮氏,當即打開匣子給家中下人都打了賞。特別是灶上的那幾個,賞錢比其他人多了一倍,並叮囑她們在少奶奶的吃食上多盡些心,若是做的不錯,將來肯定少不得再賞她們。

幾個婆子連連應聲,當即表示一定會把差事當好。

而林遠秋,則與妻子商量著要不要買幾個丫頭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