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出嫁(二)(第2/3頁)

這是出嫁女拜別父母的禮,眾人見了,心中都極為震撼。

包括此時站立在旁的高同知和錢通判。

都說一方官員即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在高、錢兩人看來,今日新娘子們把林知府當作父母來拜別,實在太恰當不過。

話說,林大人為她們所做的一切以及思慮的周全,絕對擔得起她們的這一拜。

一擡擡大紅花轎,隨著吹吹打打的鼓樂聲離開了眾人的視眼。

很快,整個衙門口只剩下了遍地火紅的爆竹屑兒,雖是這樣,可街對面的百姓們卻舍不得離開,總有種意猶未盡之感。

不過也有步履匆匆的,那就是說書先生,對他們這些評書之人來說,搶得頭籌尤為重要,今日的奇聞該怎樣說,該如何講,幾人早已腹中有稿。而此時他們要做的,就是快快評書與世人知曉。

於是,不出一日,周邊縣城的許多茶樓就響起了說書先生洪亮高亢的評書聲:“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首,青史幾行名姓,北芒無數荒丘。旁的古文咱不論,且把奇談說你聽,話說,石洲轄內有山喚巫,其旁為桃、尢兩屺,又說石洲林知府,曾是永寧有名人,殺得山戎三千賊,小縣大城安民策……”

林遠秋自然不知,一場集體送嫁儀式,竟讓說書人當作奇談評書與了眾人。更是不知,才一個多月時間,此一奇談就傳到了京城,以至於後來他的老師還特地寫信過來詢問事情的詳細經過,以滿足他難得爆發出的好奇心。

……

進入五月,地裏的秧苗到了長勢喜人的階段。

許是錯落有致的緣故,後寺村的村民驚喜的發現,他們村的稻子看著要比隔壁村的長得更快一些。

其他村的村民一聽,忙爭相跑到後寺村來看。

其中有位細心的老農,還特地用草繩量了自家地裏的稻子,結果拿著繩子過來一比較,頓時傻了眼,自家的稻子竟然差上了好幾寸。

天知道,這才一個月時間都不到呢。

還有,後寺村的水稻看著也比旁的村子長得更壯一些。

“你們說,照這樣的長勢,咱們村裏的稻子會不會比旁的村提早收割啊。”

一聽這話,眾村民的心立馬砰砰跳了起來,對啊,既然長得快,那麽能提早收割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能提早多少天。

因著氣候的原因,塞北這邊一年只能種一季的稻谷,四月份下種,差不多到了九月下旬才能收割,而進入十月後,天就開始冷了下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田地只能空閑著。

可要是稻谷能早上一個多月收割,那麽他們就可以抓緊時間再種上一茬蘿蔔,這樣不就多了收成了嗎。

哎呦,真是越想越激動啊。

等林遠秋再到後寺村時,已經興奮了好多日的村民們,忙把這個可能報給了知府大人聽。

村民們一個個滿臉喜色的模樣,讓林遠秋深受感觸。

是啊,對靠地謀生的百姓來說,還有什麽能比地裏多了收成更讓人激動的事呢。

說實話,之前搞實驗田的目的,只是想著最好能提高稻谷的產量,對於會提早收割,然後還來得及種蘿蔔的事,林遠秋是沒想到的,所以這應該算是意外收獲了吧。

不過能提早收割目前來說還是大家的猜想,具體能不能做到,只有到了稻谷成熟的那日方能知曉。

林遠秋讓大家不要心急,繼續做好水田的排灌和除草。

“如今咱們應該把爭取能多產糧食放在第一位。”

眾村民一聽,當即反應了過來,對啊,現下他們要做的可不正是想法子把稻谷產量提上去嘛,哪有這山還未翻過去,就巴望著別山風景的道理。

於是,收了旁的心思的村民,又專心侍弄起水稻來。

……

自搬到石洲府後,家裏大一些的孩子基本都有了自己的院子。

而除了單獨的院子,吳氏還給他們都安排上了侍候的丫鬟或是小廝。

特別是家裏的幾個女孩子,除了陶媽、徐媽,還有王媽她們幾人的孫女,吳氏又讓三兒子去牙行買了幾個婆子和一群小丫頭回來。

婉清今年十三歲,婉瑩也有十二,兩人都是大姑娘了,院子裏該有的人手自然都得配齊了才是。

如此,等日後嫁人到了夫家,也好有自己得用的人。

還有七歲的婉雪和六歲的婉瑜,吳氏給她倆也各配了兩個丫鬟和一個粗使婆子。

至於墨宣、墨昊,還有墨晟和墨誠,吳氏只給他們每人配了一個跑腿的小廝。

用老林頭的話說,男孩子可不比小姑娘,哪能嬌生慣養著。你看咱們家墨逸,才這麽點大,他爹就每日念書給他聽了。

老林頭覺得,按著小孫子這種教孩子法,將來他們林家,說不定還能出個狀元來。

……

行之有效的決策,林遠秋自然不會拋到腦後。何況這一決策,對帶動地方經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