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告狀(第2/3頁)

自兼任定胡知縣以來,因著有兩處的事務要忙,加之永寧州並不屬石州府下轄,所以林遠秋不覺得自己有與羅知府打照面的必要。

可林遠秋不知道的是,正因為他的不照面,才讓羅知府有了被怠慢之感,在他看來,哪有屬縣官員不來拜見一府之長的道理。

再想到先前的杜知縣,不說一年四時的節禮,單是上他那兒懇請兵衛支援,一年到頭都要跑上好幾趟呢。

如此一對比,就更顯出現下林知縣對自己的輕慢來。

說是林知縣,其實羅文慶也知道這只是暫代而已,人家真正的官階是與石州府衙並無政務往來的永寧知州。

所以自己想找對方的茬,還真沒這個權利。

每個月,知縣都必須將自己的工作整理成冊,上報到府城,也就是林遠秋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報告上報到羅知府那裏。

《景朝官制》明文:革月報為季報,以季報之數,凡府、州、縣輕重獄囚即依律斷決,不須轉發。果有違枉,從禦史按察司斛劾。令出,天下便之。

也就是說,地方官員每月只需上報治地的司法案件即可,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關乎著百姓的身家性命,肯定是最重要的。

所以,每個月羅知府都會收到林遠秋派人送來的大小案件匯報,羅知府仔細看過了,不論案件大小,都處置的中規中矩,並無可指摘的地方。

至於定胡縣的其他事務,就這樣一個稅賦不豐的轄縣,羅知府根本不願多去過問。別問的多了,到時人家各種訴苦,還巴望著府衙幫襯上一把,自己豈不是沒事找事幹。

所以,除了案律,定胡縣的其他政務,羅知府絕對做到了不過問不參與。反正他已經想好了,既然你不尊重本官,那好,往後定胡縣有什麽事可別求到本官頭上來。

要知道,那定胡縣離禿子峽可是最近的,哪回山戎人過來不是先光顧他們那兒的,不然杜知縣是怎樣送了命的。

而鴻虎營與定胡縣相隔了六十多裏地呢,羅文慶確信,那什麽林知州,遲早會有求到他的時候。

此時氣憤不已的羅知府卻是忘了永寧知州也掌著兵衛的,或者可以說,羅知府壓根就沒想到,人家會把州府兵衛用到定胡縣的防護上來。

所以在臨近年關,其他轄縣都送來年禮而定胡知縣依舊沒有表示時,羅知府才驚覺定胡縣一次都沒上門懇請過兵衛。

正當他心裏疑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時,卻有衙差來報,說是有百姓路過大崖村時,發現一整個村都是空著的,且村裏有好多民房被火燒了屋頂。

一聽這話,羅知府頓時心驚不已,那大崖村可不正是離禿子峽最近的村子嗎。

此時羅知府想的是,這林知縣怕是啥都沒顧上管,所以被山戎人屠了村子都不知曉吧。

想到這裏,他也顧不上外頭冰天雪地了,忙派人快去大崖村查看。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不但大崖村沒看到一個村民,就連緊挨著的河尾村也不見人影,且河尾村也有不少房子遭了火燒。

而這種燒房子的行徑,恐怕也只有山戎人會幹。

不知這是啥時候發生的事,因著大雪覆蓋,去打探的人也分辨不出村裏到底添了多少新墳,反正死了很多是肯定的,不然村子裏也不會一個人都不見,想來村民們實在害怕,紛紛逃難去了吧。

這樣的認知,讓羅知府忍不住脊背冒汗,作為一府之長,自然有掌一方安寧的職責,否則朝廷讓他掌著四千兵衛做啥。

可如今自己下轄之地卻出了這樣的事。羅知府知道,若被聖上知曉,林知縣被問罪事小,到時說不定還要捎帶上他。

真要是這樣的話,那自己可就太冤枉了。

不過,羅知府可不會就這樣幹等著聖上治罪,想到自己在杜知縣一事上的做法,他立馬收了上門質問的心思,而是很快給聖上寫了奏折。

至於奏折上的內容,羅知府肯定不會提半句山戎人,只把大崖村和河尾村的情況如實做了上報,準備給人扣上一口治理不利的大鍋。

等奏折寫好後,羅知府就立馬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了京城。

而讓羅知府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奏折送出去的第二日,就有人跟他說了定胡縣的“小縣大城”之策。羅知府這才明白,原來村民們不是逃難去了,而是統統住到了城裏。

寫文書告知此事的正是青安知縣高成,青安縣就在定胡縣的隔壁,當初村民們蓋房子時,就有人去隔壁縣買過瓦片,不過高成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此事。

按理來說,石州府與定胡縣離得遠,沒聽過“小縣大城”還說得過去,可青安縣就在隔壁,到現在才知曉此事就有些不應該了。

可事實確實如此,離得近並不代表就能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