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定胡縣(第2/2頁)

對了,今日自己不正是批復官員外放的事嗎。不妨就從這些人裏面,看看有沒有可調劑的人選吧。

想到這裏,景康帝便拿過桌案上的冊子,仔細翻看了起來。

先是知府這一列,曹青安,吳有仕,何慶魁,許枝渙,景康帝一個個名字看過去。

等看到林遠秋三個字時,景康帝便有了停頓,同時很快想起之前林修撰給出的流民安置法。還有就是常平倉借糧的法子,去年下半年朝廷就用此方法給受旱災民借了糧。聽禎兒說,自借了糧食後,百姓們少了怨聲載道,多了積極應對,可見成效是非常顯著的。

所以,此時此刻,景康帝心中突然生出了何不讓林修撰去治理定胡縣的想法。

景康帝會這麽想,自然是有原因的。

定胡縣在石州府下轄幾個縣當中,算是墊底的存在了。

其實不止是石州府,就是在大景朝眾多縣城裏,定胡縣也都是排在末幾位的。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定胡縣靠著最北邊,景康帝認為,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也是主要原因。

所以,這次自己不如就派了有能力的仕官前去,到時若是治理好了,也可讓那群出不了政績,卻怨天尤人的官員們看看,是不是自己未盡全力。

只是景康帝很快想到,知縣是七品官階,而林修撰如今已是從六品。所以,總不可能外放後品階不升反降的吧,這又不是做了錯事被貶出京的。

如此一想,景康帝就有了遲疑。

這時,有公公通傳,三皇子殿下過來了。

李禎今日是特地來上報石青縣和長山縣的進程的。

都說有澇就有旱,繼去年上半年的洪澇之後,下半年石青縣和長山縣又出現了連續兩個多月的幹旱。因災情還在可控範圍內,是以依照聖旨,常平倉給兩地百姓借了糧食。

此事當時是由三皇子督辦的,所以接下來的半年,李禎都在關注著此事。

這會兒他過來,正想說一說兩地農人已準備撒谷種的事。

只不過沒等李禎說起,景康帝就先說了定胡知縣遇匪身亡,以及自己有意讓林修撰接替杜知縣,可惜品階不合適的事。

“父皇,兒臣記得永寧知州一職不是還空著嗎?”

永寧知州?

對哦,景康帝突然想起自汪又直告老後,永寧知州的位置一直都空著的事。如今永寧州的事務,都由通判及同知等屬官兼顧,再想到永寧州正與定胡縣相鄰,是以景康帝當即有了決定。

而三皇子,在離開禦書房時,卻聽父皇說道,“若此人在地方上有卓越成就,日後倒可重用。”

似自言自語,又似特地與他叮囑一般。

……

原本兩日後便要貼出外放告示的吏部,卻沒有一點動靜,這讓等得心焦的人更加心焦了。

像這種關系到日後仕途的事,不可能有不上心的人。林遠秋也一樣,只不過名單已到了聖上那兒,接下來大家除了等,怕也只能是等了。

目送相公去上值後,鐘鈺柔就回到了房裏,方才吃魚片粥時她感覺還好,可這會兒不知怎地,竟有些反胃。

經過這一年母親的時常問詢,鐘鈺柔自然明白,反胃很可能就是懷了孕。再想到自己這個月的癸水也未來,所以,她這是懷上了吧。

想到這裏,鐘鈺柔不禁有些激動。自己與相公成親已有年余,可肚子卻一直未有動靜,要說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

不止是她自己,就連父親母親,也都替她操著心呢。

鐘鈺柔心想,若此次自己真的懷上了,那麽父母就能放下心裏的大石頭了。

只是想到馬上要外放的相公,鐘鈺柔準備懷孕這事暫時對誰都不說,否則自己說不定就要被留在京城養胎了。

……

等到了第三日,吏部終於把外放告示貼了出來。

而外放的官員們,這會兒也都拿到了各自的地方官員任職文書。

林遠秋接過,邊打開邊在心裏默念“安州知府安州知府。”

可等文書打開後,一眼掃去,只看到了“知”,並未看到有“府”字。

然後林遠秋又發現,安州府也沒有了,有的則是“永寧州”三個字,還有就是“定胡縣”。

怎麽會有兩處地方?

林遠秋定睛細看,只見文書上頭寫著:景康三十五年,原翰林修撰林遠秋外任永寧知州,另兼定胡知縣一職,望爾勤勉政事,造福一方。

永寧知州?兼定胡知縣?

林遠秋納悶,好好的自己怎麽就被分到永寧州當知州去了呢,還有這兼職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