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安置良策(第2/3頁)

景康帝倒是沒想到林遠秋能給出這樣的法子,待仔細一想,覺得確實有理,如今天氣炎熱,正是最易引發惡性瘟疫的時候。此時如若處置不妥當,那麽後果絕對如林修撰所說的,不堪設想。且從淮安知府的奏折上就可看出,如今這些災民全聚在臨時搭建的災濟棚裏,官府只負責每日的施粥救濟,這要真的發生了瘟疫,傳染起來可就是一大片了。

想到這裏,景康帝原本放下的心,很快又提了起來,他擡手,示意林遠秋起身,“繼續!”

林遠秋知道,聖上這是讓他繼續往下說的意思,便也不耽擱,起身謝過聖上後,就接著說道,“雖現下還未有疫病,可必要的防備還是不可少的,微臣以為,每處安置所的施濟人手,須得分開安排,災民也一樣,萬不可相互走串。且每隔上五天,就派人送一次肉菜幹飯安撫民心,免得流民化為流賊,屆時生成禍患。”

景康帝忍不住點頭,“林修撰繼續!”

林遠秋也不含糊,對於災民的日後安置,他也是理出過好幾種法子的,“稟聖上,淮安周邊多山脈,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微臣以為,可把災民就地安置,供其開墾荒地、休養生息。其中如有不願留下的,大可以依照路途遠近領取糧食回鄉。另,若有心存報效朝廷之志者,可募為兵士。”

一長串話說完,林遠秋已有些口幹。

而景康帝,手裏端著的茶盞卻因為心潮澎湃,久久未能放下。

此時的他,腦海裏閃現出一句,那就是“民且慶更生矣,何樂於為賊耶。”

是啊,若朝廷安置得當,災民們只會歡慶重生,怎可能願意做盜賊呢。

這些時日,擔心流民鬧事,生怕流民轉化為流賊,進而成為義軍對抗朝廷,一直都是景康帝擔憂的事。雖先前也有朝臣給出過類似的法子,可聽著總歸不如林修撰的慧心巧思。

就比如把災民分十幾處安置,且必須分派施濟人手這一點,就要好過其他朝臣的法子太多,因為這樣既可以避免瘟疫的引發,也可以減弱災民的人多勢眾。最妙的還是招募兵士這點,雖現下太平盛世,可周邊部落蠢蠢欲動之心一直都在,這些年雖大戰沒有,可小沖突從未停歇,是以,朝廷年年都有征兵。

景康帝心想,若此次能募得兵士,也算是好事一樁了。

想到這裏,景康帝忍不住朝正躬身立於堂中的林修撰看去,一身緋色的官袍,因穿它之人的瘦高身量,顯得格外的挺拔俊秀,真不愧是自己欽點的狀元郎啊。

很快,景康帝又想到,林修撰如今已至弱冠,不知那秦侍郎給學生起了什麽表字,便問,“可起了表字?”

表字?

林遠秋先是一愣,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忙回,“稟聖上,微臣老師給微臣起了子清二字。”

子清?

景康帝點頭,子清有聰明好學,必將成為智者之意。倒是不錯,且用在林修撰身上也的確貼切。

只是,景康帝很快又想起了自己被撂了半個時辰的事。

“今日朕傳召,卻為何遲遲不見林修撰前來?”

來了來了,就知道此事肯定躲不過去。

林遠秋心怦怦跳,不過官員請事假可是被允許的,只要三年內累計不超出兩個月就成,所以林遠秋覺得自己也沒做錯什麽,他只需把事情說清楚就成。

想到老師的叮囑,以及林遠秋認為沒必要跟聖上隱瞞,便實話實說道,“回稟聖上,今日午休之時微臣特地向掌院告了事假,去了昌榮街牙行。”

“去牙行,大中午的去牙行做什麽?”

景康帝起了八卦的興致。

林遠秋覺得沒啥不能說的,便道:“稟聖上,微臣家有一對雙胞妹妹,如今大妹和小妹均已懷六甲,不日便要生產,可因苦夏,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是以微臣想著尋一涼爽清幽之處,好予妹妹們月子時靜心修養。”

這樣的回答,是景康帝怎麽都沒想到的。合著大熱天的,人家這是告假給妹妹們找避暑山莊去了。

而他這個當皇帝的,卻被撂了半個多時辰。

可景康帝卻一點都生不起氣來,年紀越大的人,越會覺得同氣連枝、相互友愛的難能可貴,特別是帝王家。

且林修撰此人,雖年紀不大,可行事做派卻是難得的老成持重。

最主要還是實誠,對,就是實誠,只要你問,人家就老老實實作答,且還不帶一丁點的潤色。

景康帝還記得上回林修撰說自己小時候常圍著甜瓜轉的事呢。

這不是妥妥的饞嘴還會是啥。

林遠秋微低著頭,是以並沒看到景康帝略微上翹的嘴角。這會兒的他,正豎著耳朵,準備隨時答復聖上接下來的問話呢。

好在,一句如同天籟般的“退下吧!”很快在禦書房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