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及冠(第2/3頁)

老林頭是覺得小孫子肯定有自己的解釋。而林三柱則是無條件相信,他家狗子啥時候讓人失望過了。

林遠秋把眾人的不解都看在了眼裏,隨即便與馮氏說出了自己畫這些花樣的想法,“娘,兒子之所以會把花樣往簡單裏畫,也是考慮到了您和大伯娘二伯娘,還有大嫂她們的眼睛。想必你們也應該看出,自來到京城之後,咱們家的書簽花樣已不似以往那般繁瑣了。”

馮氏聽後點頭,兒子說得沒錯,現下的花樣確實要比之前簡單些。當時馮氏還以為兒子太忙沒有作畫的時間,現在才知道,兒子這是在擔心她的眼睛呢。

接著馮氏又仔細回想著往年的花樣,好像一年比一年簡潔,特別在用色上,不再是一支書簽繡下來,得需二十多種顏色的絲線,這樣就省下了好多頻繁換絲線的時間。

馮氏想到了,周氏劉氏自然也想到了,兩人還想起剛開始做筆袋、書套那會兒,遠秋就強調夜間千萬不能做繡活的事。

所以,小侄子一直都在記掛著她們呢。

周氏向來是個直腸子,當下就有些不好意思,“侄兒在想法子怎樣不傷大伯娘的眼睛,大伯娘卻想著花樣太過簡單,怕賠了生意,真是該打該打。”

劉氏也跟著說道,“二伯娘也一樣,也是該打,遠秋啊,不瞞你說,今年二伯娘的眼睛,比前幾年要輕松多了,原本二伯娘還以為來了京城大地方,眼睛也跟著敞亮了,全然未察覺是遠秋你用對了不傷眼的好法子,才出的功勞呢,你說二伯娘是不是該打。”

聽劉氏這麽一說,高翠幾個恍然,發覺還真是這樣的。

林三柱一副我就知道的得意表情,他就知道,他家狗子從來沒有讓人有失望的時候。

雖讓家裏人知曉了自己的初衷,可林遠秋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說一說這次的花樣,這可不是單純的為了簡單而簡單。

此次林遠秋畫的花樣主題為禪意,每幅繡圖中都有一句感悟在內,如“人生有味是清歡”,如“人到無求品自高”,如“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還有“笑看人間沉浮事,閑坐搖扇茶一壺”等等等等。

而與之相配的就是帶著禪意的畫了,如清茶一壺、如蒲扇一柄,如泥爐煮火,或松下對弈,雖都是寥寥幾筆,可勾畫出了清凈、簡潔、平淡的生活意境,這種的意境和豁達,正是時下文人墨客所追求的。

而家中這些文房繡品的消費群體正是他們。

林遠秋可以預見,等這批書簽開賣後,生意定是不會差的。

林遠楓雖不懂刺繡這些,可五弟的話他卻是聽明白了,且他也細品了這些話,也覺得這批繡活若是做出來的話,肯定會有好生意。

一聽有好生意,吳氏心情激動,“咱們還跟先前一樣,一次多攢些,要掙就掙一筆大的!”

看到吳氏大手一揮,老林頭忍不住“噗呲”一下笑出了聲,心說,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老太婆是戲文裏的山寨王呢。

真是越想越好笑,就在老林頭正準備再笑一次時,很快就對上了老太婆翻過來的白眼。

“遠秋,爹覺得,咱們可以把筆袋、荷包,還有帕子的生意重新做起來,上面就繡這些花樣好了,想來生意也不會差的。”

林遠秋點頭,他爹就是聰明,原本他就是如此打算的。

說好了繡活買賣,接下來自然是做繡活了,馮氏還跟之前一樣,把花樣分了分,每人只負責自己分到的花樣,這樣等繡熟練之後,手速上就能快了不少。

而高翠幾個分到花樣後,就立馬去房裏拿來了笸籮,都想試著繡一繡呢。

……

皇城腳下的除夕自是不一般的熱鬧,雖未到上元節,可各式各樣的花燈已是掛滿了大街小巷。

林家人並沒像其他人家那樣,領著孩子上街去,用吳氏的話說,你們覺得花燈好看,那拍花子的還覺得你家娃兒好看呢,所以一個都不許往街上去!

對奶的做法,林遠秋自是舉雙手贊成的,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眼巴巴的,林遠秋直接領著他們去書房做花燈去了。

而童心未泯的林遠槐和林遠柏,一聽五弟居然教孩子們做花燈,便也緊隨其後。

然後是林遠楓和林遠松,兩人想的則是,他們都已當爹好多年,要是連花燈都不會做的話,那也太丟人了。

至於林大柱和林二柱,想到今日是除夕,那燈籠鋪子門都關了,肯定沒地方買細竹條,是以兩人就拿著柴刀,直接去了後花園的小竹林。

老林頭也沒閑著,自己削不了竹條,可給竹燈籠糊紙還是會的。

於是,這一年的除夕守歲一家人並不是光坐著聊天,而是難得的邊聊天邊動起了手來。

到了正月初一這天夜晚,正院裏就掛上了一盞盞形式各異的花燈,有小兔子的,有蝴蝶的,也有花籃的,雖做的略顯粗糙,可小娃兒們卻是圍著他們轉了一圈又一圈,都舍不得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