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說規矩(第2/2頁)

“就是,兒子跟大哥都是做爺的人了。”

一聽這話,林遠楓幾個的頭都搖成了撥浪鼓,他們雖還沒到當爺的時候,可是臉皮還是要的。

而周氏劉氏和馮氏,還有高翠幾個,都低著腦袋,不過從側面還是能看出她們的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

等家中的男人又去木工房忙活後,周氏走上前來,“娘,今晚您想吃啥菜,兒媳這就去給您做!”

劉氏也滿臉是笑,“大嫂掌勺我切菜!”

“那我來燒火好了!”馮氏邊說邊卷起衣袖。

看到三人笑得如出一轍的殷勤,吳氏心裏想的則是,這妯娌三個上輩子怕是親姐妹投的胎吧。

……

留在小高山村的馬車,終於在這個月由商隊幫著捎了過來。

林三柱原本想算了銀子給他們,可對方說什麽都不肯收,說是馬車這一路上也是幫著拉貨物的,本就是互利的事,他們哪好意思收取銀子啊。

知道自家沒白占人家便宜,林三柱就放了心。

有了馬車,做起事來就要方便了許多。

這不,隔日一早,林遠楓和林遠松幾個就去了一趟莊子,他們準備摘柿子去。

今年是柿子樹種下去的第三個整年,因著當初買的都是大苗,是以,已有柿子樹長出了柿果,只不過長得不多,一棵樹大約二十多個,而這樣的樹約摸有三、四十棵。

雖不知道為何柿子還是硬邦邦的就要摘了下來,可張老實並沒多問。在他看來,他們當下人的,自然是主家讓怎麽做就怎麽做了,有啥可問的。

等把摘下的柿子全拉到府裏,已差不多酉時。

依著先前商量好的,十來筐柿子直接搬到了木工房裏,平時這邊除了老林頭林大柱他們,基本沒別的人過來,這樣做柿餅時,倒不怕被人瞧了去。

不過為了謹慎起見,吳氏還是叮囑了家裏的幾個婆子,讓她們都不要往後花園去。

待吃過了晚飯,林大柱兄弟三人,還有周氏劉氏和馮氏,以及林遠楓他們,大家齊上手,很快把十來筐柿子都削了皮。然後一個個碼放在竹簾上,好等明日再拿出去晾曬。

有著先前做柿餅的經驗,吳氏估算出此次大約能做出一百來斤的柿餅。

而這些柿餅的用場,吳氏早已打算好了。

再有一個半月便是過年,在此之前自然少不得往各處送年禮,所以自家的這些柿餅,正好可以讓遠秋給人送禮去。

吳氏想的是,柿餅在京城可是頭一份,小孫子若是用它來當年禮送給上官的話,到時肯定體面。

林遠秋卻不是這樣想的,在他看來,他家的吉祥如意餅還未開始賣呢,目前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了。

所以,除了鐘家和老師那兒,林遠秋並沒有有給其他人也送柿餅的打算。

……

春草和王文昌是九月份的時候搬出去另住的,林三柱幫著尋的房子,與周子旭和春燕離的不遠,只隔了一條胡同,

之所以會買的這麽近,為得就是讓她們姐妹兩個平時有個照應。

豈知在新房子裏住了還不到一個月,在一次吃早飯時,春草突然吐的昏天暗地,當時可急壞了王文昌,忙跑去醫館喊來了大夫。

老大夫伸手把脈,如珠走盤,滑脈,這是懷上了啊。

王文昌一聽,當下就是腿一軟,他他他要當爹了啊。

隨即,心情激動的他,忙跑去了南鑼鼓巷,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嶽父嶽母。

於是,才搬出去沒多久的小夫妻倆,很快就被林三柱接回家住著了。

在林三柱和馮氏看來,小女婿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呢,怎可能把孕婦照顧好,所以,他們還是把小閨女接到身邊照料才能更安心。

然而,才過了十來天,丫鬟小紅就興沖沖地回來稟報了小姐懷孕的事,這下可把林三柱和馮氏高興的不行,都說好事成雙,果然是這樣的。

想到大女婿平日裏都在國子監居多,所以林三柱和馮氏把大閨女也接了回來。有了春燕和春草的加入,一時間,家裏倒是熱鬧了不少。

……

要說如今翰林院眾人的最羨慕對象是誰,想來除了林修撰就沒第二人了。

這不,自上次得了賞賜才過去半個來月呢,今日聖上傳召進宮講經史,掌院大人居然又安排了林修撰去,可真讓人意想不到啊。

再想到這幾日楊大人和胡大人一副恨不得躲著人走的模樣,眾人忍不住心想,看來林修撰的進宮趟數還得增加,你說羨慕不羨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