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面聖(二)(第2/2頁)

不過,景康帝很快就想起,當年鐘世昌讓幾個庶子分家另過的事。

所以那鐘家姑娘,該是忠勇伯庶子的女兒才是。

說實話,對於林修撰會與小官吏之女議親的事,還真有些出乎景康帝的意料了。

景康帝沒再多問,而是讓一旁的吳公公去庫房拿了賞賜過來。

最後,林遠秋是抱著整套禦制文房出了宮。

想到剛剛自己出禦書房時,看到那門口台階上還跪著的兩人,這樣的大風天氣,愣是跪在地上一動不敢動。

林遠秋心想,這種心驚肉跳的地方,往後自己還是少來為好。

宮門外除了守門的兵衛,其他啥都沒有,至於馬車什麽的肯定不必想,看來只能靠腳量著回翰林院了。

……

而翰林院裏,一直緊繃著弦的方掌院,在看到林遠秋不疾不徐的回來後,提著的心終於歸了原位。

再看林修撰手裏捧著的錦盒,上頭印著的禦制花紋,方掌院可是認得的,所以,這林修撰不但辦好了差事,還讓聖上龍心大悅賞了他?

這樣一想,方掌院忍不住在心中誇贊起自己的明智來,幸好他安排了林修撰過去,不然這會兒還不知是什麽情況呢。

關於聖上問他的事,林遠秋自然不會與旁人說,方掌院肯定也不會問,人可不能好奇心太重,特別是事關聖上的事。

出了掌院堂廳後,林遠秋就很快回了修史館,準備繼續謄抄已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的文稿。

見林修撰回來,眾人忙圍上前來。

待林遠秋把裝著文房的錦盒小心放置桌上時,有眼尖之人立馬忍不住驚呼,“禦制之物!林大人,這是聖上賞賜的吧?”

林遠秋笑著點點頭,“正是聖上恩賜。”

這可不是林遠秋故意顯擺,禦賜之物本就得好好收著,方才回來時,他就是一路小心捧著的,這會兒林遠秋肯定得找個最佳的位置擺放著了。要是隨意往哪裏一擱,那麽一個對聖上大不敬的罪名可就跑不了了。

所以,林遠秋覺得,只要與小命掛上勾的事,自己再怎樣謹慎都不為過。

顯然眾人也都是知道這點的,所以自林遠秋把錦盒擺到桌上後,哪怕好奇心再重,大家也都下意識的沒敢靠得太近,免得會不小心磕碰到,從而給自身惹來麻煩。

還有,有好幾人,在看到桌上的大錦盒後,心裏卻偷偷在想,今日進宮之人若是自己,那麽這會兒得了賞賜的,恐怕就是他們了。

除了看賞賜,還有人開始詢問起進宮的事來。

比如就有人忍不住納悶,“林大人,楊大人和胡大人怎麽沒與你一道回來啊,他們人呢?”

林遠秋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

對於楊、胡兩人被聖上罰跪的事,在回來的路上,林遠秋就已經想好了應對,那就是只字不提,對誰都不提,免得生出是非來。

只不過這樣的事情怎可能瞞得住,這不,等第二日大家都過來翰林院上值時,就都已經知道,楊硯和胡誠渙這兩位侍講學士,昨日不但被聖上罰跪了半日,另還罰了六個月的俸祿。

說實話,當時的楊硯和胡誠渙,要不是擔心聖上會以為他倆不滿處罰,在面對同僚們“關切”的眼神時,兩人真是恨不得與掌院請了病假,好好在家裏“躲”上幾日了。

……

而這邊,等林遠秋抱著賞賜回家後,家裏自是一番前所未有的熱鬧,大家都是與榮有焉,仿佛聖上也賞了他們似的。

特別是老林頭,眼眶濕潤,直說他這輩子的好臉面全是小孫子幫他掙的。

林三柱也是激動非常,他家狗子能得了皇上的獎勵,說明狗子的差事做得好啊,這能不讓人高興嘛。

這時,林大柱突然想到,“爹,娘,那戲文裏都唱了,皇上的賞賜得放到香案上供起來,要不咱們也去點了香燭供著?”

吳氏和老林頭一聽,再回想一下之前看到過的戲文,好像還真是這樣的。

於是,在吳氏的指揮下,一家人很快忙碌了起來。

喜氣洋洋的場面,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圍,讓林遠秋也跟著熱烈了不少。

……

等吃過晚飯,林遠秋還跟平日一樣,先在院子裏消了一會兒食,然後和以往一樣,回到房裏後,就去數了兩張宣紙出來,接著往硯台裏加水磨墨,準備起作畫事宜。

想在京城把日子過好,單靠俸祿肯定不夠,所以畫畫掙銀子的事,林遠秋從未耽擱過。

在林遠秋看來,自己絕大部分的無後顧之憂,都源自鼓鼓的腰包。

所以可不能讓它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