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代捐(第2/3頁)

所以金氏心想,只要自家不再端著長兄長嫂的架子,兩家保證能親親熱熱走動起來。

畢竟老頭子和小叔子可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兄弟,老話不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嗎,兄弟倆可都在村裏住著呢,小叔子遲早有用到他大哥的時候。

此時的金氏,若是知道再過上一個多月,二房就會舉家搬去京城的話,也不知道會是個什麽想法,不過屆時呆若木雞是肯定的。

……

等林遠秋把鎮上富戶送來的禮和名單都對應整理好後,就準備前往縣城。

妹妹們的親事近在眼前,那宅子和田地,還有鋪子,都還未置辦好呢,林遠秋準備趁著這次,把嫁妝的事給辦好了。

在出門前,吳氏把周、王兩家送來的聘銀全給了林三柱,“這些銀錢你拿著,是用來置辦嫁妝,還是當作壓箱銀,你們自己看著劃算吧。”

納征時,周、王兩家都送了聘禮過來,除了各色布料,聘餅和三牲,以及四京果四色糖外,還有就是用帖盒裝著的聘銀了。

周家送的聘銀是二百六十兩,取二六大順的意思。

而王家,比周家稍微少上一些,王家的聘銀是二百二十兩。

那日送聘銀過來時,村裏好些人都看得眼熱,直說這樣的閨女若多來幾個,那娘家就發達了。

吳氏可沒有一丁點留下孫女聘銀的心思,不說現下家裏寬裕,就是大妮二妮嫁人那會兒的聘銀,自己都沒留下一文呢。

至於公中給春燕春草的嫁妝,早在年前就置辦好了,和當初春梅、春秀出嫁時一樣,也是每人六畝上好的水田。

……

家裏有馬車,出門自然要方便了許多。

今日趕馬車的是林遠柏,這幾年馬車經常來往於鎮上,所以像林遠楓幾個年輕一輩的,幾乎都是駕車的熟手,軛馬、打響鞭、禦車都不再話下。是以,等馬車到了周善縣縣衙時,也才正午時分。

雖林遠秋未穿官服,可今日出門時,他是帶著腰牌的。

凡大景朝的官員,都會有一塊自證身份的腰牌,其質地,視品階的高低而定,像王公侯伯這些是金制腰牌,而三品官以上是銀制的,其余全是銅制腰牌,林遠秋這塊就是。

守門衙差在看過官牌後,忙一個行禮說了句“大人您稍等”之後,就飛快往衙門裏跑,腰牌上頭可是六品京官的徽制呢,自己得快些把大人喊出來。

見此情形,林三柱和林遠柏,忍不住相互對望了一眼,心中突然生出了“果然門庭改換”的感覺。

很快何知縣與王縣承就迎了出來,雙方見了禮之後,林遠秋也不墨跡,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在聽到林大人今日是特地為著給慈幼局捐銀錢而來,何知縣眼睛就是一亮,這段時日他正在煩心慈幼局生計的事呢。

慈幼局共有老幼一百四十九人,而那些小娃兒,前幾年還好,人小胃口也小,撥下去的糧食還算夠吃。

可如今,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曾經的小毛孩兒現下都到了會吃的年紀,可每年撥過去的糧食依舊這麽多,所以哪怕每次做飯時,都會摻了六、七成的雜糧進去,可還是撐不到一年,就把口糧全都吃光了。

而那些孩子,看著還都瘦巴巴的。

除了吃食,還有每個孩子的穿衣,這些可都是開銷啊。

所以在聽到林大人今日來給慈幼局捐銀時,何知縣怎可能不高興。

“下官替慈幼局老少多謝大人,大人真可謂雪中送炭啊。”

何知縣拱手道謝,王縣丞也跟著連連感激。

林遠秋擺手,“此次捐銀之人並非本官,實乃鎮上十幾位商賈的善心,本官只是代為轉交而已。”

說著,林遠秋就從平安手上拿過包袱,解開後先把名單遞到了何知縣手裏。

何知縣正疑惑“代為轉交”是個什麽意思,按理說,這些商賈又不會不知縣衙大門朝哪兒,大可以自己直接過來就是。

不過,等他看清名單上不但有銀兩,還有水田和屋宅時,頓時就明白了過來。這哪是商賈們往慈幼局捐錢銀啊,明明是林狀元把人家送給他的禮,全捐了出來好嗎。

只不過,何知縣實在有些想不通,哪怕是借花獻佛,那也是大善舉一件,為何林狀元只字不提自己呢。

林三柱也有些不明白,所以在出了衙門後,就忙不叠的問道,“遠秋,你為何不與知縣說這是人家送給咱家的禮呢,這樣雖說捐錢銀時用的是送禮人的名字,可也能讓旁人知道你的清白廉潔啊。”

林三柱有些心急,為官之人不是最需要好名聲的嗎,這樣的好機會白白錯過了豈不可惜。

本來他以為這次狗子也會跟著捐一些銀子的呢。

想到這會兒還在衙門口,林遠秋並沒多說,等上了馬車後,方開口道,“爹,兒子問您,像兒子今日這般行徑的人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