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會試放榜(第2/5頁)

而想要新穎,自然在立意上應盡可能的做到新鮮、獨特,不去重復別人用過的決意,更忌拾人牙慧、人雲亦雲。

林遠秋並未急著給文章立意,而是在草稿紙上,先把《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整篇默寫了下來。

題卷上的“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正出自其中。

其意為:在安定時要思及危險,這樣就會有了防備,有了防備自然就沒有了禍患。

都說知其意便知其立意,再加上備考時早已羅列出的宗旨,以及論據和大意。很快林遠秋腹中就生出了這篇策文的成稿。

正值思如泉湧之際,林遠秋鋪開草稿紙,提筆蘸墨,洋洋灑灑寫起文章來:

憂勞可興國,逸豫可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然世人常自“思危”至“忘危”,功成名就之後重蹈險境者舉不勝數……

心中已有成稿,書寫起來自然心手相應。一個時辰後,一篇近兩千字的安國策就寫了出來。

隨後按照命題要求,林遠秋開始字斟句酌、修改潤色,最後把整篇文章的字數精減到一千字以內。

待檢查沒有錯漏後,林遠秋便字體端正的謄抄到了答題卷上。

都說時策是會試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策文寫好了,整場考試才算有個完美的收尾。

所以,端寫好整篇文章後的林遠秋,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安心的舒一口氣了。

不管最後成績如何,此次會試,自己也算圓圓滿滿的完成了。

……

原以為雨還得連著再下幾天,哪曾想到了出考場時,天卻晴了起來。

久違的陽光透過雲層,灑下漫天的光彩,也輝映出眾考生們神色各異的臉。

有自覺考得不錯的心情愉悅,也有未考好的失落。

辰時剛至,貢院大門就被守衛在兩旁的兵士緩緩打了開來。

隨後便是一聲炮響,接著排隊靜候的舉子們陸續出了龍門。

人群中,林遠秋左手提著考籃,右胳膊夾著蓑衣,走的不疾不徐。

再看周邊其他的考生,有好些也是如此,沒了雨,可不就得把蓑衣提在手上了嘛。

不過也有嫌麻煩,直接把蓑衣丟在考場裏不願往家裏拿的。

在狹小的號舍裏窩了三天,此時放眼望去,就沒有衣裳不皺巴、頭發不淩亂的舉子。

看到自己的前後左右,一個個都是一副只差頂著雞窩的模樣,林遠秋毫不懷疑自己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進場前,他把洗凈的木梳忘記放回考籃了,所以這三日,林遠秋除了用手撩過幾回頭發,就沒像像樣樣梳過頭。

想像此時自己的“乞丐樣”,林遠秋終於沒忍住,把蓑衣往腿上一夾後,就用騰出空的右手,把散落下來的頭發都別到了耳後。

再想到自己連日未洗的臉,林遠秋便舉起衣袖,往臉上擦了又擦。

本以為現場人這麽多,肯定沒人注意到自己。殊不知他這飛快又連貫的動作,被早就瞧到兒子的林三柱看了個正著。

林三柱忍不住嘴角上翹,他家狗子還挺臭美的。

“遠秋,爹在這兒!”

林三柱邊招手朝兒子招手,邊擡腳跑了過去,而後就準備把考籃和蓑衣接了過去。

“爹,考籃還是兒子自己拿吧。”林遠秋只把蓑衣遞了過去。

林三柱也沒強求,兒子已是大人了,自己這個當爹的可不能占著為他好的理,啥事都不由分說的一把抓。

再說這會兒可在貢院門口呢,若他這個爹雙手不得空,而個子老高的兒子卻在一旁輕松自在,肯定會被旁人說了嘴去。

不多會兒,周子旭也出了貢院,因著都著急回去洗漱,是以沒說上一會兒話,就各自回家去了。

平安就候在門房裏,看到老爺和公子回來後,忙上前幫著提東西。

這樣的機靈勁兒,林三柱自然滿意,他本想誇上一句,只是一想到自己可是當老爺的,若仆人做好一件小事,他就開口誇贊,顯得不夠穩重。

是以,林三柱只微笑著朝平安點了點頭,就沒旁的言語了。

洗了澡,吃了一大碗魚片粥後,林遠秋就回房睡覺去了。

其實林遠秋是很想先去一趟秦府的,好把自己會試的文章說與老師聽聽。可惜今日並非老師休沐,也只能再等上幾天了。

林遠秋這一覺睡得很沉,等再醒過來時,已是戌時,天早就黑了下來。

沒等他起身把油燈點上,聽到房裏動靜後的林三柱,很快就推門走了進來。

見兒子有些愣怔,林三柱忙把手裏的油燈往桌上一放,而後就伸手往林遠秋額頭上探,等發現並不燙手後,才放下心來,“爹見你睡的這麽香,就沒舍得叫你,怎麽樣,肚子餓不餓,灶房蒸籠裏有現成的飯菜,這會兒定還熱乎乎的,要不爹現在去給你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