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過年(第3/5頁)

而周子旭卻是招呼,“連襟來的正是時候,快些幫著一起寫春聯吧。”

王文昌點頭,眼裏滿是躍躍欲試,話說?他還從未給人寫過春聯呢,當然想嘗試一下。

林遠槐很快拿了一套文房過來,林遠柏則幫著磨墨,桌子堂屋就有現成的,不多會兒王文昌提筆蘸墨,和大舅子以及連襟一起,開始寫起了春聯來。

林三柱笑著的嘴就未合攏過,他覺得今日再沒有比他更風光的人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婿,兩個舉人一個秀才,可全都是他家的。

聽說明日還要寫上一天,趁著吃中飯的空档,王文昌便讓才順先行回去,並讓他告知家裏一聲,就說自己暫時不回去了。

見狀,周子旭忙也讓書硯回去了一趟。

周家就在鎮上,來回不出一個時辰,等書硯再過來時,把公子的洗漱用具和換洗衣衫都拿過來了。

而王家就要遠上一些,等才順回到縣城時,已差不多酉時。

看到才順單獨一人回來,王縣丞有些驚訝。得知兒子的大舅子和襟兄從京城回來,且兒子要在嶽家住上幾天的事後,王縣丞自然是一百個贊成的。這樣文昌就可以跟大舅兄和連襟討教一下文章了,要知道這兩人可是在國子監念學了兩年,文昌多跟他們學學,肯定是益處多多的。

於是,等第二天才順再過來時,是帶了兩只箱籠過來的,一只裝著少爺慣常用筆墨和書冊,以及寫好的文章。而另一只箱籠裏,則是少爺的換洗衣衫以及洗漱用品了。

這哪像只住上幾天的陣仗啊。

和周子旭一樣,林三柱把二女婿也安排到了山上的小院裏居住。雖已和自家閨女已定下親事,可該有的規矩還是不能少的,如此也能避免旁人的閑言碎語。

因著來求春聯的村人太多,原本說好的三天,最後只得再多加了一日。

第四日當晚,林遠秋也幹脆搬到了山上,之後的幾天,郎舅三人一起探討學識,一起研讀文章,倒是難得的愜意。

一直到了臘月二十九,周子旭和王文昌才匆匆回去,離開時,兩人都未把換洗衣服帶回去,這是已經約好,等過了除夕又來嶽父家相聚了。

院宅圖已經裱好,六尺的畫芯加上軸頭和卷尾,看著很是壯觀,老林頭把它掛到了自己的房裏。是以守歲這晚,全家人對著京城的新宅子又生出了不少暢想來。

吳氏依舊和先前一樣,挨個給兒媳、孫媳發了紅紙包,裏面則是每房來年的零花錢。

家裏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吳氏給發的零花銀錢自然也有了增加,兒媳婦每人七兩,孫媳則是每人四兩,比起去年,每房都多了一兩。

雖過了年林遠秋已是十九,可只要沒成家,壓歲錢自是不能少的,何況還未及弱冠呢。

所以包括幾個堂哥在內,林遠秋一共收了八個紅包。

接著便是他這個當小叔叔的給幾個侄子侄女發了,從京城回來之前,林遠秋特地去銀樓換了一把小銀花生和小銀如意,這會兒給每個孩子當壓歲錢正合適。

經過半個多月的相處,幾個孩子早已叔叔長、叔叔短的只差每天繞著林遠秋轉了,此時收到小叔叔給的漂亮壓歲錢,一個個嘴巴就跟塗了蜜似的,都喊著小叔叔真好呢。

兩個妹妹的壓歲錢林遠秋自然沒忘,等守完歲,大家都各自回房時,林遠秋拿出衣兜裏的紅包,遞給了兩人。

“謝謝哥!”姐妹倆異口同聲。

春燕隔著紅紙摸了摸,好像是剛剛自己看到的銀花生和銀如意的形狀,不過這紅紙好像有些厚度的樣子,她忍不住問道,“哥,紅包裏是啥啊?”

林遠秋笑道,“回房裏看看不就知道啦。”

一聽這話,春燕和春草就更加好奇了,與哥哥說了明日再見後,姐妹倆就去房裏把紅紙包打了開來。

然後春燕和春草發現,紅包裏面除了兩個銀花生和兩個銀如意外,還有一張紙疊著,把紙展開,才發現居然是一張銀票,而銀票正中印著“憑票取足銀五十兩”八個字。

所以,哥哥這是直接給她們每人包了一張五十兩的銀票當壓歲錢。

春燕和春草都濕了眼眶,兩人明白,哥哥這是變相的給她倆攢嫁妝,就像先前那套首飾,沒個一百兩銀子根本買不下來。

春燕和春草知道,哥哥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她們嫁到婆家後,能有自己的底氣和腰板吧。

小紅和小菊兩個雖不識字,可看到自家小姐臉上的表情,也能猜到銀票上的數額肯定不小,再想到那套金頭面,不得不說,公子對三小姐和四小姐可真好啊。

想到這裏,兩人忍不住摸了摸衣袖裏的紅包,這是吃年夜飯時公子賞給她倆的,裏面是塊碎銀。除了公子給的,今早老太太和三太太也都賞了紅包給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