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小考(第2/2頁)

不過,把考場設在廣場上,得挑了不刮風下雨的日子才成。

好在這幾日天空晴朗,倒不用擔心半途會下起雨來。

只是晴朗也有晴朗的弊端,那就是陽光大了有些刺眼,所以答題時,得盡量把身子往前傾,好給自己的落筆位置遮擋出一片陰影來。

這樣的造型,一場考試下來脖子酸是肯定的,不過這會兒眾學子的心思全在題卷上,哪裏顧得上這些。

在林遠秋的左邊,與他相隔半丈距離的座位上,正坐著丁德進。

和林遠秋一樣,丁德進也是廣業堂的學子,只不過兩人並不在同一個班舍裏,所以平時碰面不多。

雖與邊上之人隔著近兩米的距離,可從眼角余光中,林遠秋能清楚感覺到對方的手不停毫,可見其的學問紮實。

前世讀書時,林遠秋就是個不喜與人攀比成績的性子。來到這裏後亦是如此,不過該有的警醒必不能缺,所以每回看到其他學子用心苦讀時,林遠秋都會時刻給自己緊一緊略微松懈的弦。

會試三年一次,若是不中,又得等三年。

都說打仗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雖不是絕對,可次數久了,漸漸失去勇氣卻是必然。

要林遠秋說,科舉考試比戰場殺敵更磨人心,畢竟一次不成,再試就是三年之後了。期間不論在意志還是心性上,都是極大的考驗。

所以,趁著年輕,多逼一逼自己吧,別等到年過半百之時,還顫巍巍的奔波於赴考路上,屆時恐怕有這個心,也無那個力了。

今日的雜文試題並未拘泥於某一種形式,這讓林遠秋多了發揮的空間。想到前幾日秦大人詮釋了中庸中“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的這段話。

所以,對於這篇雜文,林遠秋心中已有了思路。

許是這幾日都有練習策文的緣故,今日寫出的雜文側重於議論的形式,也算是對林遠秋往日只善於敘事形式的突破吧。

所以任何時候,付出去的辛勞,總會有收獲的時候,差別在於獲得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雜文,墨義,詩賦,以及策文,一連考了四日,等考好最後的策文,眾學子都忍不住松了口氣。

小考結束後,接下來便是眾助教忙著閱卷的時候。

國子監給學子們放了兩天的假。

前幾日為了預備小考,大家一番心思都在書本上,如今好不容易能松快兩日,自然喜不自勝,一個個都約起了詩會,或去登山遊玩的事來。

周子旭也過來喊了林遠秋,他與劉青安,還有張元、秦文傑他們,準備和其他同窗一起去雲居寺遊玩,順帶還有舉辦詩會的意思。

早就聽說雲居寺層巒疊嶂,景色優美,說不想去那肯定是假的,不過林遠秋最後還是搖了搖頭,他還是不去了吧。

好不容易有了空閑的時間,林遠秋想去莊子上看看。

馬上柿子樹苗就要送過來了,他總要先去看看樹坑挖的如何了。

雖現下還沒到七、八月的高溫天,可不及時把樹苗給種下去,只怕根莖也會因為缺水太久,而一時緩不過勁來。

到時溫度再往上一升,樹苗的存活率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

第二日,林遠秋起了一個大早,他準備去莊子前先到西市一趟,想看看有沒有小雞賣。其實和徐老實去西市的那日他就想買上幾只了,無奈並沒看到有賣小雞仔的攤販。

之所以有養雞的想法,還是因為平安、平實兄妹三個。

在林遠秋看來,若有雞在莊子上養著,將來幾個小的吃雞蛋就不成問題了。

還有,待會兒他還得去藥鋪一趟,那治風寒以及治發熱的藥也得買上幾副。

都說有備才能無患,莊子離著京城可有半個多時辰的路呢。若有藥草備著,期間真要有個頭痛腦熱的時候,到時就不用著急的四處抓瞎了。

另外,做衣衫的布匹今日也得帶些過去。

那日林遠秋也看到了,徐老實一家五口就只有一個包袱,想來裏面也沒幾身可換洗的衣衫。

原本就該給他們發上一身的,只是考慮到幾個孩子的衣裳不好買。所以他還是直接買了布匹讓徐老實媳婦自己做吧,也不必買多好的料子,簡單的粗布就成。

對了,那針線笸籮得記得買上一套。

擔心東西多了自己會有忘的時候,林遠秋拿出紙筆,一樣樣記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