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京城茶館(第2/3頁)

可一連去了三、四家,都是這樣的情況,茶客們說的話題除了家長,就是裏短,其他有關時政上的事,是一件都沒有。

等兩人灌了滿肚子茶水,再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國子監時,突然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在皇城腳下,天子身邊,有誰敢明著討論時政上的事事非非啊,若一不小心被旁人報了上去,豈不是老壽星上吊,嫌自己命太長了嗎。

所以,往後去茶樓收集資料這條路,在京城怕是行不通了。

等吃了晚飯回到宿舍,林遠秋就拿出了歷年真題卷,接著往硯台裏加水磨墨,而後認真做起題目來。

雖從京城茶樓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可在京城的好處也是有不少的。

就比如自己這些新買的真題卷,林遠秋覺得,整個大景朝,恐怕也只有在京城才能買到這麽齊全的了。

還有闈墨制義,這可是禮部從會試試卷中選定的錄取程文,然後編刻成書,自己讀了之後,肯定有不少的益處。

……

接下來的日子,林遠秋依舊跟先前一樣,先是晨起的早讀課,然後是吃早飯時間,早飯過後便是助教們上課的時候,等三堂課結束,下午半日就由他自己安排了。

這半天的時間,如果不上街的話,林遠秋都會用到課業中。他記課堂筆記的習慣一直都保持著,每次翻開它時,仿佛又把助教的講課內容重新溫習了一遍,所得益處是毋庸置疑的。

而周子旭,時常會過來問林遠秋拿寫好的策文,然後謄抄一遍後,就和自己寫的文章一並送到了呂府。

這樣等呂侍郎有了空,給看過策文,接著寫上批語後,周子旭再去呂府拿回來兩人一起探討。

呂淮浸淫官場多年,加之又是二甲進士,不論在學識上還是時政上都懂得很多,是以給出的批語常常都是一針見血,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受益匪淺。

只是這樣的好處沒堅持多久,漸漸的,周子旭來取文章的次數少了,且上次拿去的策文也遲遲不見他拿回來。

林遠秋有些納悶,以他對周子旭的了解,這其中定是發生了什麽事。

周子旭自然沒有隱瞞,聽到林遠秋問,也沒覺得難堪,而是一五一十說了起來。

原來上次周子旭再去呂府時,呂夫人特地見了他一面,接著便委婉說了呂侍郎最近公務繁忙的事。

聽話聽音,周子旭不是傻子,很快明白了呂夫人的言外之意。

這是想說,他時常送了文章過來請教,使得呂侍郎休息不好的意思吧。

想到這裏,周子旭心裏不是滋味,不說呂家太爺和他高祖有著故交之情,就是那日他爹上門拜訪時,可是在點心盒子裏放了一千兩銀票的。

雖他家日子過得還算富足,可一次性拿出一千兩,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周子旭知道,祖父和父親之所以這麽大手筆,全是為了他的仕途能順利的緣故。

可這會兒,對方只輕輕一開口,自己就再也不好意思拿著文章往人家家裏去了。

也不知呂世伯知不知道這件事,不過,不管他到底知不知曉,周子旭都不準備再去了。

看到周子旭滿臉的失落,林遠秋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咱倆到酒樓吃魚去!”

……

雖心思基本都用在了學業上,可作畫的事,林遠秋可沒忘記。

畢竟銀子是立身之本,沒有是萬萬不成的。

是以,每天晚上林遠秋都會畫上一、二幅,為此他又去買了兩盞油燈,這樣有三盞油燈點著,倒不會因視線不好而傷了眼睛。

至於畫的畫,還跟以前一樣,有寫意山水,有四聯幅花鳥,以及菩薩畫像。

除了這些,林遠秋還特地去買了幾塊雲紗,然後畫了兩套炕屏,和在府城一樣,也是五聯屏的樣式。

而炕屏的賣價,林遠秋早已經想好了,他準備每套賣五十兩銀子,這樣的價格,比在府城時,正好多出了一倍。

到了十五這日,林遠秋就背著書箱去了四寶齋。

見人過來,朱掌櫃大大松了口氣。提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

馬上就是一個月了,要說心裏不著急怎麽可能,這段時間他可是收了好幾個客人的定銀呢,若是完不成訂單,到時是要賠銀子給人家的。

等到了內堂,林遠秋就從書箱裏把十幾幅畫作,以及兩套炕屏圖拿了出來。

朱掌櫃還是頭一次看到畫的如此精美的五聯屏。

眾人都知,畫菩薩開臉最重要,好多人都畫不出這種神韻呢。

看到畫上一張張惟妙惟俏滿是慈悲的臉,朱掌櫃已能想象出炕屏做好後的精美了。

把雲紗小心卷好後,朱掌櫃便和林遠秋結算起銀錢來,兩套五聯炕屏一百兩,十三張寫意山水二十六兩,至於四聯幅花鳥圖算八兩銀子,而四幅菩薩圖是三十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