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出發(第2/3頁)

而他的話剛落音,坐在隔壁茶桌的幾個就哈哈大笑了起來。

看著不遠處侃侃而談的幾位茶客,林遠秋和周子旭忍不住相互看了一眼,心裏已經下了決定。那就是以後若是要買房子的話,要多挑挑鄰居,像那些喜歡學舌或八卦的盡量要遠離,不然像汪教諭這樣,家裏有些啥事都被人家趴在墻頭上看,而後又當成笑話似的傳得到處都是,到時可就丟大臉了。

再想到今日早上汪教諭臉上的抓痕,林遠秋和周子旭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哪是知府家的千金啊,恐怕市井潑婦也不過如此吧。

都說娶妻娶賢,所以林遠秋和周子旭覺得,要擦亮眼睛的可不止買房子的事。

收拾好筆墨,三人出了八方茶樓。

鄉試在即,林遠秋和周子旭準備把心思全都放在認真溫習上,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就暫時不過來這邊了。

這兩年,在茶樓裏收集信息的事,林遠秋和周子旭一直沒有停止過。

有時隔上一日,有時每日都來,而那些被兩人仔細分類後再記錄在冊的資料,足足有二十多本。

這其中,包括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等等等等。

這也讓周子旭吃驚不小,當初他只是覺得碼頭這邊外地客商絡繹不絕,肯定能聽到好些自己不知道的事,可涉及面會這麽廣,卻是他怎麽也沒預料到的。

林遠秋同樣驚訝,也特別因為商賈們時去時來、來去不定的性質,有好些旁人不敢多議論的話題,在八方茶樓這邊,他們也時常能聽到。

畢竟都是些卸了貨或者裝了貨起錨就走的行商,等下回再過來時,也不知是什麽時候了。

所以有些事說了就說了,再想找說此話的人,上哪兒去找啊。

再說,大家相互之間都是有默契的,話題從茶樓開始亦在茶樓結束,出了這道門,除了各奔東西,剩下的就是一問三不知了。

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林遠秋和周子旭除時事外,還聽到了不少官員的秘辛。

包括後院的,還有族中子弟仗勢欺人的,甚至連朝中站隊的事也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佩服的同時,也對商賈們的本事有了更新的認知。

……

整理好了資料,接下來當然是背誦了。

幾乎每天早晨,等兩人從跑馬場練過騎射回來後,就會捧起冊子一遍又一遍的記讀。

而背誦時,兩人也從不“厚此薄彼”,但凡記錄在冊的資料,不論是屯田的,還是水利的,亦或是旱澇、工程、運輸、官辦等等這些,全都一五一十的背了下來。

兩人的宗旨都是,不管能不能用到,反正把這些訊息存在腦子裏以備不時之需,就肯定錯不了。

何況,如今他倆寫出的策文,不會再如先前那般只浮與表面,和空洞無物了。

這就是有了實質性積累的緣故。

兩人也試著參照闈墨制義上的一道道論題,寫出一篇篇自己的策文。

結果發現,不但能快速確定好主題,且在謀篇布局和細節填充上,都不再似以往那般費勁。

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欣喜不已。

看來只要辛苦付出了,總會有收獲的。

……

想到自己書箱裏的那些畫作,林遠秋特地抽空去了小胡掌櫃那兒一趟。

接下來自己可有一段時間要忙,所以趁著這會兒還有時間,他得把畫好的畫給人家送過去才行。

自小胡掌櫃鋪子裏的炕屏花樣賣出名氣後,這兩年,林遠秋接到的訂單中,有一大半都是四聯幅的炕屏。

雖一開始在繡布上作畫沒紙上流暢,可畫的次數多了,熟能生巧,再畫起來就習慣了不少。

且比起四尺對開的菩薩畫像,三尺單條的屏條要小上許多,尺寸小了,畫起來自然就省時多了。

所以二十兩一副的炕屏花樣,有時只花兩個時辰,林遠秋就能畫出一套。

也所以,這兩年下來,林遠秋論語書裏的銀票又夾了不少。

而那些零零散散的小面額,林遠秋也已把它們換成十幾張五十兩到一百兩的銀票了。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都說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每次只要打開論語書,林遠秋就會感到莫名的安心。

……

今年鄉試的時間依舊定在八月初九這日。

從七月初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學生離開府學前往了郡城。

有幾個甚至才六月底的時候就出發了,之所以要提前這麽多,自然是為了能早些住進好客棧的緣故。

今年參加鄉試的考生比三年前要多出不少,人數多了,客房肯定緊張,別到時只能住到離貢院很遠的客棧。

顯然林三柱和周興也是這麽想的。

特別是林三柱,想起上回自己和狗子兩人只能賃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