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觀朱卷(第2/3頁)

林遠秋往聚著人最多的地方走去,想來排名靠前的答卷都應該貼在這裏。

果然,等走近後,他就看到了頭名解元的題卷,然後是亞元的,再之後是三名經魁,以及第六名亞魁的。

一眼看去,全是工工整整的館閣體,可見謄抄朱卷之人,也是用了心的。

林遠秋也沒耽擱,從左往右,先看起解元的題卷來。首先自然是六道經義題了,林遠秋發現對方經義題所闡述的內容與他的相差不大,包括給出的義理,也基本都相同,可見這六道經義題自己的解題思路也是正確的。

經義之後是律法和雜文,再是詩賦。

等林遠秋仔細看了頭名解元所寫的策論後,才發現自己那篇自我感覺良好的策文,在這篇面前簡直不夠看。

不是說自己寫得有多不好,而是與解元寫的一對比,不足之處馬上就凸顯出來了。

首先,自己全文雖緊扣了“治國安邦”和“君臣之道”,但在必要的“工以納言”上,表達的不如人家充分。

再則,和對方相比,自己的策論雖辭氣矯健,結構謹嚴,可缺少了細節上的填充。

這就好比兩個五官長得同樣端正的姑娘,其中一個面色紅潤肌膚飽滿,另一個則是瘦不拉幾幹癟癟的,旁人一看,自然覺得前者更養眼了。

而自己的文章就是後者,所以哪怕文筆寫得再行雲流水,再筆下生花,也入不了考官們的眼,因為少了基本的“血肉”。

不過,林遠秋也知道,想要獲知這些“血肉”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比如這會兒,他也是在研讀了解元的這篇文章後,方知這篇策文還可以換種角度謀篇布局。

可在此之前,自己則是完全處在井底之蛙的自滿中而不自知。

心裏還想著這次的策論自己做得不錯呢。

唉,說來說去還是見識上缺少廣度的緣故。

林遠秋可以肯定,若不是自己有著前世的三十多年的見識廣度,如今不要說參加鄉試了,恐怕連中個童生都艱難吧。

然而前世的閱歷雖有作用,但也需要如今這個社會見識的相輔相成。

可林遠秋知道,這些見識一部分能從社會閱歷中獲得,而另一部分,有些考生怕是終其一生都摸索不出,

因為這部分見識來自名師的點撥,沒有名師的指導,普通學子想靠自己悟出來,很難。

可怎麽辦呢,林遠秋可以確定,他一個貧家子,能拜上名師的機會基本為零。不說名師,就是府學裏的教諭,也從不輕易收門徒,除非實在合眼緣,最重要的是該學生得有天資,不會辱沒了他的聲譽,否則收了一個煮不爛的豬頭在手,豈不見鬼。

林遠秋自認為肯定不是豬頭一個,但是過人的天資也是絕對沒有的。

所以他還是老老實實用自己的笨法子吧。

不都說讀書能讓人開闊眼界嗎,想必多研讀好的文章,也有事半功倍之效吧。

何況這些文章裏面,還有不少能讓自己提高對這個社會見知的內容呢。

是以,接下來,林遠秋準備把自己所能接觸到的好文章都當成範文來用,參照著它們多讀多練。就跟先前自己反復做歷年真題卷一樣,“熟能生巧”這個詞絕對就是這麽來的。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林遠秋便上去與那些謄抄題卷的書肆掌櫃攀談。

等知曉這些題卷抄回去,很快就會讓人整理出來出售後,林遠秋便準備在郡城再停留上幾天。

畢竟這些朱卷只貼今日一天,僅憑他一個人,想在一天之內,把所有策文都抄下來肯定不可能。

所以自己還是花銀子買吧,剛剛那些掌櫃和夥計已經說了,鄉試中榜策文賣五十文一份,解元和亞元的要稍微貴一些,解元的一百文一份,而亞元的賣八十文,至於副榜上的,則三十文一份。

林遠秋算了算,六十個正榜,二十個副榜,八十篇策文全都買下來的話,差不多要花四兩銀子。好像也不是那麽貴,完全在自己的能力範圍。

再說這可是知識財富,才賣四兩銀子,簡直太劃算了。

對林三柱來說,當然事事以兒子為先了。

只是,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林三柱實在沒忍住,“狗子,你不會因為沒中榜才拖著不回村的吧,要真是這樣,爹可要跟你好好說說了,咱沒考中怕啥,這不是三年之後還能接著考嗎,再說,就算咱不去考了,也輪不到旁人來笑話,何況如今咱們還是秀才老爺身份,爹可是一直都以狗子為榮呢!”

說著,林三柱滿心滿臉都是一副我家狗子最能幹的表情,林遠秋有些哭笑不得,不過更多的,還是深深的感動。

怎可能不感動呢。

從自己穿到這兒之後,林三柱給予他的永遠都是滿溢而出的父愛。

直到現在,林遠秋還清楚記得,當初他爹為了給他買啟蒙書冊,而把新棉襖給賣了的事。還有,為了能讓他有硯台可用,特地跑去碼頭扛麻袋,當時肩膀被磨破皮流血的樣子,他都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