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中庸之道(第2/3頁)

說是讓他好好收著,有啥想吃的,要用的,都自己去買。

林遠秋沒有拒絕,雖自己已有近兩百多兩的銀錢存著了,可跟他收不收這錢沒有沖突。

在林遠秋看來,有些原則性的問題必須遵守,不能因為自己袋裏有銀錢了,就推掉本該屬於自己的部分,這樣等時間長了,漸漸就會讓家裏人形成理所當然的認知。

所以這銀錢他一定得收,哪怕收下來之後,再用這些銀錢給家裏人買禮物,那也能讓大家感知到他的好。

並不是他林遠秋太虛偽,而是有些事情必須得這樣做,不然以後肯定會後悔。

這讓林遠秋想起前世有些父母,每次家裏一有好吃的,他們想到的都是留給自己孩子吃,哪怕孩子已把好吃的遞到他們嘴邊,他們都會搖頭舍不得吃上一口,嘴裏還一個勁的說著“寶貝你吃”。這樣一次兩次,孩子還會覺得這是爸媽疼愛自己。可次數多了,最後孩子也就懶得再往爹娘嘴邊遞了。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裏,家裏好吃的東西就成了本該是他一個人吃的了。

這就是習慣成自然的後果,好好一個孝順的孩子,就這樣被爸媽給耽擱了。

聰明的父母,就該在孩子給孝敬的時候接著、存著,等以後孩子要用錢的時候,再拿出來給他們豈不更好。

……

這一畫就畫到了酉時,等林遠秋收了筆,把一張張花樣整理好,而後再去飯堂吃晚飯時,太陽已經在天邊掛著了。

差不多隔上兩個來月,爹跟大伯他們就會過來府城一趟,除了購買繡布和絲線,就是過來看他了。

到時自己再讓他們把畫好的花樣都帶回去。

到了飯堂,看到已有好多學子在吃著了,林遠秋鼻子動了動,怎麽聞著好像有紅燒魚的香味啊,難道今晚有魚吃?

再看學子們面前的碗裏,果真有芳香四溢的魚肉來著。咽了咽口水的林遠秋,忍不住加快了腳步。

……

六月的時候,林三柱和林大柱就過來了一趟,當時林遠秋把自己要參加秋闈的事跟他們說了。是以等這次再過來府城時,兩人把報名所需的戶籍帶了過來。

鄉試的報名地點就在府衙,從府學這邊過去差不多半盞茶功夫就能到了。也算是相當便利了。

三年時間,林遠秋長高了不少,這會兒與林三柱站在一起,已差不多到他耳朵尖的位置了。只不過身上沒什麽肉,整個人看著就跟一根竹杆似的。

這讓每次過來看望兒子的林三柱心疼不已,只以為兒子在這邊肯定沒怎麽吃好。

林遠秋搖頭,他可是知道自己的,每日能吃又能睡,身體好著呢。之所以不長肉,那是因為還沒到長肉的年紀。

府衙書吏的辦事效率高,林遠秋和幾個結伴而去的府學同窗,很快拿到了自己的浮票。因著林遠秋變化較大,所以在開具浮票前,又重新給他畫了畫像。原先的圓臉畫瘦了不少,再看浮票上的樣貌描述:體型瘦長,面白無須,瓜子臉。

看到最後三個字時,林遠秋有些不淡定了,啥叫瓜子臉,自己明明是瘦臉好不好,這麽一說,弄的他好像是個小姑娘似的。

兒子要去考試,林三柱肯定要陪著。鄉試時間定在八月初九,到時這邊得提早出發去郡城。

如今已是七月中旬,林三柱準備回去後再過十日就過來,這樣他跟狗子就可以早點去郡城,免得找不到離貢院近一些的客棧。

陪兒子考過好幾次試的他,自然知道一個好住處的重要性。

送走爹和大伯,林遠秋又回到了復習當中。這段時日,不但準備鄉試的學生們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就是幾個教諭也繁忙了好多。

這不,原本下午半日,早該回家的他們,此刻都還待在學齋裏,為的就是便於隨時為學生們解惑。

林遠秋拿著做好的經義和策論也去找過幾回,黃教諭的點評是:經義題做得很不錯,審題非常正確。

至於策論,黃教諭給出四個字:文筆平實。

言下之意,若碰到喜好質樸文風的主考,那麽絕對不錯,可要是喜歡辭藻華麗的,那此文就需多加修飾或雕琢了。

由此可見,在舉試之前,打聽主考官的文風喜好,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了。

此時,林遠秋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中庸”兩個字,心想著,自己若是用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手法來寫策論,也不知會有什麽效果。

不過這也只是林遠秋的一時之想而已。

科舉寫文,最忌的就是沒考出自己風格的中庸文。這與儒家推崇待人接物中的中庸之道可不相同。

所以,林遠秋覺得,自己還得多去拜讀歷年鄉試真題卷中的好文章才行。

……

七月下旬的時候,周子旭過來報名院試,一同前來的還有他爹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