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由來(第2/3頁)

繡品往下調了價,高掌櫃自然擔心林三柱會不同意,可在他看來,這樣的供貨契約不簽實在可惜,雖只有一年,可若是生意好的話,每個月掙上個四、五兩,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更何況,有了契約在手,林兄弟家裏的繡活就不愁銷路了。

高掌櫃也是窮過來的人,自然知道四、五兩銀子對窮苦人家意味著什麽。

當下便與林三柱說起了簽下契約的好處來。

林三柱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是大好事一樁,況且契約上的定價,也比他預想的要高出不少,他肯定答應啊。

只是林三柱大字不識一個,簽契約可容不得馬虎,而自家識字的只有狗子,於是他就和高掌櫃約了明日再過來簽契約的事。

所以,第二日,高掌櫃就見到了自己在心裏形容了好多遍的人。

只是,眼前的孩童跟他先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首先是年齡,林兄弟也有三十多歲了,在高掌櫃看來,他的長子怎麽也得十一、二歲了吧,結果人家還只是小稚童一個。

然後是氣度,對,就是氣度。

高掌櫃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在一個六歲小童身上,看到了氣度。

雖衣著補丁,身量不高,可這大大方方的言談舉止,哪像一個農家的娃啊。

只是不知這孩子念書怎樣,高掌櫃覺得,若有好的學識匹配,這娃日後指定會有出息。

想到這裏,高掌櫃又看了看林三柱,要不是兩人的眉毛鼻子如同模子裏刻出來的,很難相信這兩人是父子倆。

林遠秋要是知道高掌櫃對自己的評價有這麽高的話,此時他擡著的肩膀,肯定會稍微往下松一松,因為老這樣一本正經坐著,實在累的慌。

天知道,從昨晚知道要過來幫著簽契約開始,林遠秋就在心裏給自己各種排練了,首先得讓人覺得自家不是沒見過世面的,然後得看清楚契約上的條條款款,務必不要被人給坑了。

可等林遠秋把契約來來回回看了三遍後,才覺得是自己想多了,這不,明明白白的繡品數量,清清楚楚的繡品價格,還有每月的交貨日期,以及繡布和繡線的材料約定,所以有啥可不放心的。

高掌櫃找來知見人,是一名老童生,在看過兩份契約後,老童生就在三張契約上頭各寫下一個“同”字,意思這三份契約內容相同,沒有差別。

之後,林遠秋便在契約上寫下了林三柱的名字,然後林三柱在自己的名字上摁了指印,這樣契約就簽好了,一式三份,除了高掌櫃和林三柱一人一份外,另一份得送到縣衙書吏那裏備案,而備案的花銷,則由雙方一起承擔。

林遠秋覺得,這備案的做法挺好,倒是能少了許多紛爭。

與高掌櫃告辭後,林三柱便心情極佳的領著兒子往昌平街去,“走,爹帶你吃餛飩去!”

林三柱摸了摸錢袋,鼓鼓的,今日出來時,媳婦可是給了他三十文呢。

一聽吃餛飩,林遠秋準備立馬回村的心就有些猶豫,今日他是和夫子請了假出來的,原本想著簽了契約就趕回去的。

可現下,

他還從沒吃過古代的餛飩呢,要不吃了餛飩再回去?

……

有了供貨契約,林家人就心定了許多,吳氏也不用再愁做出的繡品,會剩在家裏而折了本錢。

耕好的地撒下了稻種,接著慢慢的長出了苗。

這期間,林大柱和林三柱拿著二兩銀子去了趟縣裏,買了不少繡線和繡布回來。

雖兩人花了六十多文的車費,可不說縣城的布料種類繁多,就是同樣的料子,縣城也比鎮上賣的便宜,所以,去上一趟,還是相當劃算的。

自打有了上次林遠楓的叮囑,如今幾個小的進出家裏,都會記得把院門給帶上,且這刺繡的活計又不用大鋪張,是以,哪怕真有人上家來,也不知道林家正做著賣繡品的營生。

每次從高掌櫃那裏結賬回來後,吳氏都會給三個兒子各分上一份,這不,如今馮氏手上已經有近一千枚的銅板存著了。

馮氏還特地買了只木盒裝著,抱在手裏沉沉的,讓人很有滿足感。

雖手頭寬裕些了,可林遠秋依舊沒有買書的打算,上回他去書肆時,特地打聽了四書的價格,就紙張最普通的那款,單本買也得兩百多文,整套下來一兩多銀子,這價格實在太嚇人,他還是接著自己抄吧,反正家裏還有現成的白紙。

所以這段時間,林遠秋已經開始抄中庸了,還是問王夫子借的書,依舊每天下學後抄上一會兒,練字的同時又加強了繁體字比劃的記憶。

等稻苗長到一尺多長的時候,林遠楓迎來了十五歲的生辰。

大孫子的生日自然要好好慶賀一番,這不,除了煮長壽面,吳氏還買了三斤豬肉,而後又殺了一只雞,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