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繡品(第2/3頁)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該做的事,而作為一名學生,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努力,用功念書。

話說,族學是他自己要求上的,書也是他自己要念的,家裏沒有條件,便宜爹扛著麻袋,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給他創造條件,若是自己辜負了這份給予,說是天打五雷轟都不為過。

所以,他必須念出一番天地來。

林三柱去了正房沒多久,很快老林頭就把林大柱和林二柱喊了過去,還有周氏劉氏和馮氏。

妯娌三人方才也聊著繡字的事呢,這會兒聽說公中要拿出一兩銀子做本錢,讓她們大幹一場後,一時驚得說不出話來。

特別是劉氏,說話聲音都結巴了,“娘……娘……你不是開玩笑吧?”

老天,這可是一兩銀子呢,要是做賠本了咋辦?

周氏也很擔心,本來家裏就沒多少存銀,這要是賠了錢,那接下來幾個小子說親不是更艱難了,周氏想了想,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咱們不會賠本吧?”

“怎麽可能會賠本呢。”馮氏的想法要比周氏和劉氏樂觀許多,“大嫂,你想啊,人工可都是咱們自己的,到時哪怕便宜賣了,那買布料和繡線的成本銀子還是能拿回來的,虧得頂多是人工,再說,我可不覺得咱們這繡活賣不好。”

馮氏邊說邊已經在心裏計劃上了,說起來,黑色繡線比起彩線,可要便宜多了,這樣的話,每件繡品的成本又能下去不少。

還有,為免顯得單調,馮氏準備在繡字的邊上,再繡些別的花樣,如筆袋上加幾葉翠竹,帕子上加上秋菊或草蟲,只要顏色搭配好了,肯定好看。

而搭配顏色,正是馮氏最拿手的。

聽馮氏這麽一分析,屋裏幾人都覺得挺有道理的。

吳氏心說,看來老三媳婦也不是全沒頭腦的。

就這樣,做繡品的事就定了下來。

老林頭覺得,不管怎樣,既然想到了掙銀錢的法子,總要去試試,不然死捏著手頭這點銀子,又多不了半分出來。

說到買繡布的事,大家都認同林三柱的想法,畢竟那書袋扇套什麽的,都是風雅之物,想必買它們的也都是風雅之人,自然要買稍微好一些的料子了。

“娘,您還沒說掙到的銀錢怎麽分呢?”這才是林三柱最關心的問題。

吳氏一笤帚飛了過去,“繡料都還在鎮上呢,你個糟心玩意就想著分銀子了,還能少你不成!”

……

晨光熹微,朝暾初露。

炊煙裊裊升起,清晨的院子,在薄薄的晨曦中,顯得格外的清新,雖地上還有積雪,可一點也不影響妯娌三人去鎮上。

因為,雪停了,太陽出來了,今天可是個不錯的天氣呢。

吃過早飯,吳氏就去房裏拿了一兩碎銀出來,遞給周氏後,再三叮囑,可千萬要收好了。

周氏點頭如搗蒜,“娘您放心吧,兒媳肯定收好。”

她就是把自己個給丟了,也絕不會丟了銀子的。

今日去鎮上的人有些多,三人到村口時,牛車上的座位已經不多了。

馮氏手腳並用,很快爬了上去,而後立馬把包袱往邊上一丟,算是霸住了兩個位置,“大嫂二嫂快點上來,我給你們占好位置了!”

都是做慣農活的人,周氏和劉氏手腳也很麻利,攀住車沿後,提腿就跨了上去。

“大嫂,你坐中間。”

“對,大嫂你就坐中間吧。”

馮氏和劉氏把中間的位置讓給了周氏,她們大嫂身上可揣著銀子呢,還是坐中間穩妥些。

看到這一幕,同坐牛車上的幾個大娘,簡直對吳氏羨慕的不行。

她們實在想不明白,怎麽人家幾個兒媳就相處的這麽融洽,而她們家的那幾個,就跟烏眼雞似的,動不動就掐架,動不動就掐架,唉,真是煩都煩死了。

因地上還有雪積著,林冬不敢把牛車趕的太快,是以,原本一個多時辰就能到的路,足足比平時晚了半個時辰。

見時間不早了,眾人也沒墨跡,約好了牛車回村的時間後,就各往各處,紛紛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橫溪鎮收繡品的鋪子一直都是那幾家,位於昌平街的千花繡坊和蘭桂繡坊,還有就是福雲街上的金氏繡坊和胭脂閣。

周氏和劉氏對這一門不怎麽在行,自然都跟著馮氏走了。

馮氏也沒耽擱,直接帶兩人去了金氏繡坊。

以前她在娘家時,做的繡品就是送到這裏賣的,這家掌櫃給的價錢還是挺公道的。

進入店堂,裏頭的場景倒是出乎了周氏和劉氏的意料。

只見櫃台前頭排著十來名手拿繡品的婦人,而在櫃台的後頭,有一個四十多歲的掌櫃坐在那裏,在他的左右兩邊,各站著一名店夥計。

周氏看到,排在最前頭的綠衣婦人把手裏的繡品遞了過去,掌櫃接過後仔細看了,而後點頭便遞給身旁的店夥計,見狀,另一名店夥計忙拉開抽屜,抓出銅板一一數給綠衣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