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很難評,我祝他成功吧

胤禔正在琢磨著要不要嘗試撈一撈隆科多,怎麽說隆科多也算是他這邊的人,即使撈不出來也要做個態度叫旁人瞧瞧他這位直郡王是個好主子。

自古以來,結黨嘛,為的都是自身利益,這裏指的並不只是升官考評,更重要的是遇到劫難時,誰上來拉一把。

維護自身利益,並且在受到清算的時候有人拉上一把,這才是結黨的意義所在。

胤禔想要提升自身實力,得到更多人追隨,自然就要擺出態度,不然的話,你護不住手下人,甚至不曾想過去庇護,傻子才會跟著他啊。

胤禔是從來沒有考慮過隆科多犯的是什麽錯的,只有那些後宮的女子會唾棄、厭惡隆科多,憐惜赫舍裏氏。

但是在一些男人,或者說絕大部分男人看來,隆科多最大的錯就是腦子不清楚,他竟然做的如此明顯,還被抓住了把柄,這才是最蠢的。

自己有寵妾的沒覺得隆科多納妾不對,至於寵妾滅妻,男人嘛,誰還不是三妻四妾。娶的妻子大部分都是沒見過面的陌生人,感情都是婚後培養出來,賢良淑德就是個好妻子了。情愛嘛,還是得找漂亮的小妾啊。

跟隆科多的走得近的只是恨隆科多愚蠢又囂張,竟然因為一個女人的事情把自己折了進去。

人都是如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隆科多他縱容小妾虐待正妻了,那關他們什麽事情?

可是因為隆科多的不謹慎,害的他們必須夾起尾巴行事,一旦涉及到自身了,才開始審判隆科多。

因為接下來兩個月監國的可是被隆科多狠狠得罪了的四貝勒,以及不知道怎麽的比四貝勒更加憤怒的三貝勒,他們自然只能去恨罪魁禍首隆科多了。

而另一部分自然是看不慣隆科多的人,這些人裏含太子黨成分極高……

以及不知道怎麽上竄下跳瘋狂攻擊的鄂倫岱,他是個堅決的嫡庶制度擁護者,因為自己老爹佟國綱有個寵妾,所以多次跟親爹打起來,不允許死去的小妾葬在佟家的墓地,惹得庶弟跟他反目成仇。

而另一邊胤禟琢磨著大哥搞不好會出言為隆科多說情,皇阿瑪會不會聽是一回事,主要是只要大哥胤禔一開口,勢必就會給隆科多一個翻身的機會。

朝臣們從隆科多被皇上厭棄的思路中走出,看到直郡王求情,就會樂觀的認為隆科多不會因此沉寂,你瞧,還有皇子求情呢。

朝堂之繁雜,不僅如此,跳出這些涉及自身立場的人以外,還有更多老老實實做官,沒參與進來的,或者說以他們的官位,也參與不進去。

而胤禟就是琢磨著,找一個禦史在朝堂上參奏隆科多,並且認為處罰過輕,找個筆杆和嘴巴都厲害的禦史,將此事在朝堂上說明。

這些大臣們就算心裏不關心隆科多寵滅妻,嘴巴上也要指責,尊尊親親的大方向還是要走好的。

胤禟躺在搖椅上,說道:“正巧,禦史裏這樣憤世嫉俗的人並不少,正好可以用的上,事成之後送些銀子過去就是了。”

李星晚側躺在貴妃榻上吃著果子,放下手裏吃了一半的果子,她凝神細思,“我有另一個更好的主意。”

胤禟扭頭看過去,疑惑問道:“什麽主意?”

禦史台成分很復雜,唯一一個共識就是都是進士出身,而且相對說不夠圓滑,圓滑的早都能外放出去或者調任去六部衙門了。

他們因為嘴巴厲害,筆杆更厲害,而且因為不夠圓滑多多少少有點憤世嫉俗,與翰林院的風氣格格不入,這才進了禦史台。

大環境之下,禦史台裏面有不少人是很有那種理想的,魏征就是人生最高目標。

當然了,遇到宋朝仁宗那種皇帝,他們很有發揮的余地,遇到強硬的帝王他們就會老實很多。

但是總有那麽幾個抱著崇高的人生理想,想要通過進諫名垂千古。

李星晚覺得小禟哥哥的想法雖然有用,但是一來,人選不好控制。

二來,雖然他們覺得自己是出於正義,但是實際效果就是有清廉的禦史被金銀腐蝕了,即使目的是正義的,過程不夠光明,也會損傷那些清廉禦史的心。

一個想不好,慢慢就接受了更多的金銀可怎麽好,有一次是出於正義,第二次就會安慰自己是正義的,再到後來與其他貪腐的官員也沒什麽不同了。

“人家清清白白的,咱們就就不要叫人家走上歪路,還不如找那些一開始就走歪的。”

胤禟明白了,“你是說找禦史台裏面的墻頭草,還有銀簍子?”

禦史台裏也是有這樣的人,看誰更得皇上恩寵,就站在誰那一邊,銀簍子則是代稱,特指禦史台裏面有一種人,只要給了銀子就能寫奏折。

別看誰都瞧不起這種人,但是這種人卻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自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