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後輩事

蓬萊殿中。

帝相在商議春日宴事,曜初則走到窗前,先將香爐裏的香換過,再推開窗戶。

方才禦前議正事,為安靜無擾,自然門窗閉合。

此時諸臣已去,曜初知不管是母親還是姨母都不喜憋悶,便推開窗戶。春日惠風和暢,清潤的風卷著春末夏初的花香吹入殿中。

實在是一片好春光。

似乎能夠吹去人所有的煩悶。

曜初沉浸在春光中幾l息後,便見殿外階下還站著一位官員候見。她略一打量就認了出來,轉頭於聖神皇帝稟明,鴻臚寺宋正卿在外頭候著,想來是有事要回。

皇帝還未說話,就見旁邊姜握忍不住笑意。

“怎麽?”

“我猜著宋正卿來的緣故——必是請陛下旨意,好安排陛下的一對‘孫兒孫女’。”

聖神皇帝新歲剛得了個新大兒默啜可汗。

其實此番默啜可汗原想親自上京認親,無奈不被允許——裴行儉還在靈州處置與後突厥的戰後事,他這個可汗自然也不能缺席。

協助(出賣)打完契丹就得趕緊回去,還有一堆戰後賠償與保證書等著他簽呢。

不過默啜可汗早有兩手準備:如果聖神皇帝允他入神都認親,自然最好,但如果不讓,就……讓兒女代行嘛!

於是寧拂英此回不但送俘入京,還做了一回快遞員,不得不替默啜可汗捎了一對兒女入京代父認親。

並請聖神皇帝為‘孫兒孫女’指婚。

姜握:不得不說,默啜可汗也是個奇人——雖說他這回走的也是四夷番邦先挑事兒後被打,然後歸附求和親這條老路,但人家愣是老路新走,整出了‘認母’這種前所未有的花活。

果然,皇帝召宋正卿進來一問,確是為了此事。

“我朝無有和親之公主。”聖神皇帝道:“帶著歸順郡王(默啜可汗新得的封號)之女去武宅看一看,選一位她瞧上的送去後突厥和親吧。”

雖說武三思、武承嗣先後作死,也求仁得仁求死得死,並且還連帶著一批有小心思的武家人跟著銷號。

但武宅內還真有幾l個從頭到尾老老實實蹲著,後來更是嚇破了膽子,拼命學做合格和親人的武家兒郎。

宋正卿領命而去。

皇帝心情也不錯:又少了一個吃白飯的。

說起來兒郎的青春年少一去不復返,再養幾l年,有幾l個侄孫輩的就要年過三十了,這將來如何有外邦公主願意選呢?

不知契丹新王會不會來求和親。

若有就可再和一位,也算是少砸在手裏一個是一個。

*

處置過白撿的孫兒孫女,皇帝當然更關注親生的孫輩。

小嚴公公入內領命,很快派出蓬萊宮的小宦官們跑腿,去周王和殷王的宮殿通傳聖意。

“倒是令月那裏……”皇帝略一沉吟:“若告訴她,以她愛熱鬧的性情,哪怕病沒好利索,也是要來的。”

之前幾l個月,朝上兩線戰事,不光皇帝在忙,已經從上陽宮軍事學校畢業,進入兵部為官的太平公主武令月也很忙。

直到契丹的捷報傳回才心神落定。

且大約是久忙後心神一松,還著風寒病了兩日。

當然,以上是太平公主府對外的官方說法。

據姜握所知,太平是終於忙過一陣子後,如同開了鎖的猴兒,四處遊玩宴飲不說,還與婉兒一並做東道,請了從前上陽宮學校內數位要好的女同學,一並去平康坊聽曲作樂去了。

因飲了酒不慎吹風,又數日玩樂耗神,這才著了風寒。

好在令月打小身體就好,又是軍事學校摔打訓練出來的,也只是傷風了兩日,喝了藥疏散後,連發熱都沒有就好了。

只是她素來少病,就鬧到宮裏和東宮都曉得了。

曜初親自還上門警告過妹妹,於是令月這幾l日都老老實實躺在家裏喝藥。

姜握聽說後,對太平搖頭無奈之余倒是也能理解:二十六七歲的姑娘家,又是天生就世人再難比的有權有錢,好容易忙過了公事,閑暇時怎麽能不去玩?

而姜握有時候想想,固然聖神皇帝坐擁天下,曜初這位皇儲有皇位要繼承,而她這位宰相也是位極人臣——但就按照現在所有人的生活來看,她要是能選,應當會選去過太平的日子。

畢竟姜握一路走到大司徒,用數十年的官場仕途證明了,她這個人,還是很經得起權、財誘惑,算是有底線原則的。

除了……

正如王爾德所說:美是一種天才的形式——甚至更勝於天才,因為美不需要任何解釋。*

見美人,無端就是令人心情愉悅。

因此能讓她發出‘你們就這樣考驗幹部’感慨的,只有美色。

而太平現在過的日子,可以用金聖嘆曾點評《西廂記》裏的一句話來管中窺豹:“又豈知郭汾陽王愛女(郭子儀之女),晨興梳頭,其執櫛進巾,捧盤瀉水,悉用偏裨牙將(一種較低的軍中官職,應該可以理解為年輕的武將郎君)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