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薛定諤的致仕

天授六年秋。

王相府。

“每至九月上陽宮學子入學之際,當真是忙的人席不暇暖,墨突不黔。”

姜握聽到眼前人如此感概:……

這兩個詞,形容忙碌倒是精到——忙的連席子都來不及坐暖,煙都來不及熏黑,是為忙的腳不沾地。

這兩個詞沒問題,形容每年上陽宮開學之際管事人的忙碌也沒問題。

但說這話的人,是王神玉。

這就很有問題了!

他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提交過做上陽宮老師的正式報名表,頂多有興致的時候去代兩節課。

上陽宮開學再忙,跟他有什麽關系?

見姜握幽幽望著他,王神玉才面不改色道:“我說的原也不是我自己,而是劉仁軌。”

劉仁軌欲九十歲整而致仕之事,王神玉當然也有所耳聞。

他對此的評價就是:很難評。

這些年,他跟劉仁軌對彼此的看法,也很有趣——

王神玉看劉仁軌:不理解,但尊重(隨便你把自己卷成什麽形狀都可以,當然前提是不要卷到我)。

劉仁軌看王神玉:不理解,也不想尊重(想拉他一起卷)但已經認清現實,這個實在卷不動。

共事同僚多年,也就這麽磕磕絆絆過來了,誰也不能拿誰怎麽樣。

王神玉又道:“不過劉仁軌欲尋個整十年紀致仕的事兒,與我從前想法倒是相同。”

姜握點頭:“我知道,原本王相是想三十歲致仕來著。”

王神玉嘆口氣:“是啊。”

從少時家族供給他錦衣玉食,就有個要求:家裏供給你最高標準的生活質量,你也得入仕給家族做點貢獻。起碼去混個清貴的閑職,再給家裏添一點光彩。

王神玉覺得很公平。但他當時的打算卻是,入仕沒問題,反正長輩們也沒規定入仕多久啊。

於是他是從貞觀年間就打好了包準備退休的。

當時恰逢朝廷精簡官員,旁人提心吊膽,王神玉如天降甘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老師杜如晦‘大義滅親’把他這種摸魚黨給踢出官員隊伍了。

結果……

怎麽倏爾五十年就過去了?怎麽連皇帝、甚至連朝代都換過了,他還沒有退休?

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了。

*

時維九月,秋高氣爽。

兩人便沒有坐在屋裏,而是坐在院中。

擺著茶點的桌案,是姜握很熟悉的芭蕉伏鹿樣式的小幾。桌面就著木的紋理修成舒展芭蕉葉形,並無桌腿支撐,而是一只伏身於蕉葉下的小鹿為支點。

而桌上還擺了幾葉真的芭蕉葉,上面放著桂花糕。

這也是姜握今日過來的緣故之一:除了休沐日來跟好友閑談,再有就是要從人家府上打包點心走。

王神玉府上的桂花糕,是阿鯉最喜歡的糕點,以至於去年的秋天吃過,今年四歲的秋天,她還記憶猶深。

從最早的早桂飄香,那孩子就開始盼著“桂花糕”了。

其實去年得知小郡主喜歡吃他府上的桂花糕,王神玉早就把方子送了姜握,然而不管是姜宅還是宮中禦廚,做出來的桂花糕,總是較王神玉府上的糕點差一點。

其實姜握對點心不怎麽挑,沒覺得有什麽區別,但阿鯉每次都能嘗出來。

她甚至捧著自己的小銀碗去找皇帝,表示:這不是那種好吃的桂花糕。

不但把禦廚愁了個夠嗆,還把曜初愁了一愁:這孩子怎麽長這麽多吃心眼啊?

也就是如今阿鯉漸漸長大,開始上【姜府幼兒教育班】後,在學習上還是越發像她的,否則就她這個愛吃,曜初又要擔心女兒隨了她顯眼舅舅。

姜握後來想了想,大概是桂花原料不同——王神玉擅養花木,他府上的桂花,確實也比旁處的好。

於是今年秋日,她就常來王相府上,給阿鯉打包點心回去。

*

看著桂花糕,王神玉自然也想起了武赪小郡主。

他端著茶認真道:“如今小郡主都四歲了,皇儲已經兩度監國,再不讓我徹底致仕,實在是沒道理了。”

是,徹底致仕。

王神玉之所以如此說,是因他現在處於一種比較微妙的半致仕狀態——

天授三年七月,也就是皇帝和姜握從蜀地回來的第三個月,他確定了下姜握狀態已經恢復之後,立刻第……不知道多少次上書致仕。

而且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回可算是‘因功致仕’。畢竟,這一年年初,他可是又一次代行了皇後親蠶禮。

皇帝依舊沒有準他徹底致仕離朝。

但許他循當年英國公年老欲致仕的舊例——

在皇城內特許可乘車馬,不必步行勞累且不說,皇帝給所有年高的重臣都配備了此等待遇。

給王神玉的,更特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