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最失敗的水鬼

曜初說出‘敲打’之詞後,就一直在留神姨母的神色。

見姨母一時未語,曜初又很快笑道:“說是敲打也重了,不過此事牽扯到他,總要問個清楚罷了。”

“否則此事一發,不但我,只怕母親心上也要紮根刺,於他前程也不利。”

曜初離座走到姜握身邊,顯然還有話要說。

姜握便挪了挪讓她在自己身側坐下來。

因怕曜初撞到桌角或是椅子的扶手上,姜握就將手虛虛擋在她的腹部。

曜初見此,還拉著姜握試一下:“現在孩子已經會動了。”

姜握把手輕輕擱上去等了一會兒L,卻沒覺得動。

曜初就戳了一下她上次感受到胎動的地方:“動一動呀。這個點兒L就睡著了嗎?將來可不能這樣憊懶。”

姜握按住她的手:這,雞娃也雞的太早了吧。

見姨母攔著,曜初暫時放棄了雞娃,轉頭說起了正事:“只是……到底也是朝上六部尚書級別的重臣。”也就是這件事直接關聯到他,有足夠的理由請人來‘問一問’。

若非如此,尚書級別的官員,曜初這個鎮國公主的分量還是輕了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等她做了名正言順的皇儲,只怕與重臣來往,要比今時今日更謹慎。

“我也怕失了分寸。”曜初問道:“到時候鎮國公主府的議事廳,請姨母在屏風後一聽如何?”

“若我做的不對,姨母也好指點我。”曜初坐在姜握身側,執起案上的筆:“就像我從前寫字,也未見一次就寫好的。”

而且……

讓姨母來旁聽,也不光是指點她,而是姨母親眼所見,就相當於蓬萊宮中的皇帝見到了。

以消免她與重臣私下往來以謀私之嫌。

曜初的心思無有隱瞞,姜握自然也一目了然。

姜握心下感嘆:皇儲難做正是如此。

她多年在朝堂之上,皇儲是見過不止一個的。至今,那本因大公子李承乾所寫的《寶珠傳奇》,還擺在她書房的書架上。

曜初也是讀過的。

欲取寶珠,尤其是欲持寶珠多年,必受其累。

這大概就是皇室獨有的胎教吧:她記得,當年陛下有曜初的時候,也是在殫精竭慮為朝事考慮,如今曜初亦然。

**

端午後的田假休沐,是對應麥子成熟時節所放的假期。

故而神都內外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又是風調雨順的一年。

已然有不少農戶去南北市的糧米鋪子打聽米價,準備將今年多收的糧米賣出去。

說來,雖是豐年,但農戶也無需擔心因糧米多了‘供過於求’而米價過低——

朝廷設有專門的平準署和常平倉,就是為了防止‘谷賤傷農、谷貴傷民’。

似今歲這等豐年,為恐糧食賣不上價,讓農戶辛苦一年到頭落個空,朝廷就會出面采購糧食囤積於常平倉,使得糧米雖價格較往年稍低,但不會讓農戶沒有賺頭。

而常平倉中的糧食,到了欠收的災年就有大用處了,那時為了防止米價翻了跟頭似的往上漲,傷百姓增流民,朝廷就會開常平倉將大量囤積的糧米流入市場。

故而田假的時候,各署衙歇一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戶部,等年假後,他們光忙著計算今歲常平倉和物價之事,公務就很不輕快。

*

現任吏部尚書狄仁傑坐在馬車上。

一路行來,聽著外頭的蟬鳴和比往日更熱鬧的百姓議論豐收之聲。

以往他聽到這些聲音都格外歡喜,甚至不顧夏日炎熱,每逢田假之時他都會換了百姓的衣裳,自己去南北市各個糧米鋪子問糧米價,再去‘微服’看下常平倉和官吏有沒有好好幹活。

這還是先帝在時,有一年朝廷預備關中大旱時,他留下來的習慣。

狄仁傑至今還記得,那一年姜相因‘病’辭相位,出京做巡按使去了。

他們是在王神玉王相的帶領下,最終做完了備災賑災事(當然,中間還見了許多回王相劉相吵架)。

那時候狄仁傑還是大理寺卿,負責的就是嚴刑查處囤積居奇,高價賣米的商戶。

往常,見到豐年之景,狄仁傑都會流連忘返。可今日,他心中記掛著一件事,心事重重,只是讓馬車快些走。

馬車中的桌案上,放了一張請帖。

是鎮國公主府送來的帖子。

而且不是什麽詩會、宴飲的請帖,就是一張簡單的,私人的請帖。

鎮國公主在帖子中未說明何事,但狄仁傑斷案多了,素來有一種直覺。

他下意識就想到了那件事,那件令他十分後悔的事兒L——

說起來,這朝堂的官位,一級一級的呈金字塔形,越往上走,每一層官員的數量都驟減。

而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融入到一個層級的圈子內,才能得知圈裏的一些‘內部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