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武大郎求見

上陽宮學校的師生,都有嚴格的告假程序。

晉陽也並不搞什麽特殊,按部就班先拿到了教導處處長劉仁軌的批假條,然後來到了分管副院長姜握這裏。

兩人說起孫神醫,自與旁人不同。

畢竟姜握與孫神醫也相識甚早,淵源又深。

晉陽還將師父的信拿出來與姜握看——

字跡姜握很熟悉,是盧照鄰的字。說來也巧,當年正是因為她心念一動,提醒盧照鄰去看病,才有機緣見到孫神醫。

晉陽傷嘆道:“師父依舊在關心上陽宮醫學院的事兒L。字字句句,說起的都是如何傳承醫道。”

自去歲上陽宮辦學後,師父再寄給她的信,絕大部分就都是有關教學之事了。

姜握自然也清楚:盧照鄰陪伴孫神醫隱居華原,也常寄信給她說起孫神醫的近況。

並且還有兩回,隨信而來的,正是孫神醫指點,他來筆錄重新編篡的教學版醫書。

如今……

晉陽與姜握兩人都沒有再說起,不只是大部頭的醫書,孫神醫連信也寫不來,需人代筆了。

晉陽換了個話題——

“我來去不過月余,陪師父待幾日我就回來。”便是她不舍得回,師父估計也要趕她回來教書的。

“五月裏,正是曜初孕中期,是胎相最穩固的時候。”

這段日子,算是孕婦和孩子最安全的時間段——不似孕早期流產的風險高,反應也重,也不似七個月後的孕晚期,隨時有臨產或是早產的風險。

“鎮國公主府的兩個女醫,經驗也豐富。”晉陽頓了頓,又看向姜握道:“何況我這次去探望師父,正好再問一問你說起的剖宮產之事。”

姜握點頭:“這只是最以防萬一的準備罷了。”

此時的醫學技術,當然是不支持剖宮產這種手術的。

其實外科切開縫合之技術,包括麻醉的藥物,在華夏出現的都很早,反而無法突破的醫學瓶頸在於標準的手術環境,以及監護上——

在正規的醫院,手術室的通風,都要求經過專門的‘集中凈化系統’,故而有些手術室醫生護士會戲稱自己每天‘不見天日’。再輔以紫外線燈、消毒藥水等數種方式,每天對室內進行消毒。

再有,若要盡量安全的手術,必然要對病人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控。

姜握前世做過幾次必須要全麻或者半麻的大手術。

在手術同意書之外,還會有麻醉醫師另外告知風險,簽署的麻醉同意書。

她至今還記得,手術室裏圍繞著一圈各種滴滴滴的監護儀器。

麻醉醫師絕不只是用麻醉和止疼鎮定的藥物就算完了,還要查看各種儀器,隨時監護病人心跳、血氧等各種體征。

術後還得把人送去專業的麻醉後蘇醒室。

每次手術後,姜握都是在那裏醒來,然後才被自己的管床大夫和家人一起,送回病房。

以上這些,才是此時無論如何都突破不了的醫學技術。而不是剖腹產這個手術,到底應該怎麽做。

所以……

姜握又重復了一遍:“這只是最以防萬一的準備。”

她不得不準備:因為有些情況,是真的順產不了,也就是現代醫學上所說的剖腹產的絕對指征!

比如說:萬一到了孕後期,晉陽測得曜初的骨盆開口是小於8cm的,而孩子又偏偏頭的頂徑比較大,那麽這就是不是什麽‘母親偉大的意志能戰勝一切’‘努力就能母女平安’的心態問題。

這根本就是個標準的客觀現實。

孩子大,骨盆開口小,就是客觀的不能順產。

所以哪怕剖腹產在此時,絕對還是高風險的手術,但這種準備,姜握也還是必須要做。

就如同她的卦象。

自曜初有孕後,她當然為曜初起過卦、還特意從系統裏也卦過數遍,都是吉卦。

但她依舊要為那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風險,去做她能做的百分百的準備。

晉陽想到姜握說起的,安全規範手術的種種條件,不由道:“希望將來有一日,如你所說——手術治病,會變成一件更尋常更安全的事。”

起碼,大夫和患者都有更多的選擇。

而她相信,上陽宮醫學院,能讓這一天來的更快。

正如——

除了西瓜外,晉陽還特意與姜握申請,此次她去探望孫神醫,想帶走一套簡易的蒸餾器。

她道:“大司徒也清楚師父的性情:見了西瓜這等稀罕吃食也倒罷了。但見到醫用酒精,必會飯也不吃覺也不睡的,先拉著我問個明白,到底是如何做出這種可用來消毒的酒液的。”

“我於‘格致’諸學上所知不多,師父亦然。”

術業有專攻,晉陽忙於醫學院之事,對旁的學院當真不太了解,也沒時間去深學‘數理化’。